根据鸡蛋变化判断饲料配制中的不足
鸡蛋的外形结构及其内容物与正常蛋不同的变化,称为鸡蛋的异常变化。防止鸡蛋的异常变化是提高产蛋鸡的产蛋率和蛋的商品价值及种用价值的重要方面。鸡蛋异常变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饲料搭配不合理是造成鸡蛋异常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践中要经常注意观察鸡蛋的各种变化,通过分析,调整饲料搭配,不断改进饲料配方。
1、下软蛋、薄壳蛋,严重时还会产生无壳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是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物质不平衡,缺乏钙、磷、锰等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D,或者是钙、磷比例不当而造成的。产蛋鸡饲料中通常要求含钙3.2%~3.5%,总磷0.6%,钙与磷的比例为5.5~6:1。当缺乏钙时,可补充贝粉或石灰粉等,钙、磷不足,可补充骨粉或磷酸氢钙等到,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不足时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维生素AD粉等。
2、如果发现蛋壳不耐压,易破碎,蛋壳上常驻有大理石的斑点,并伴随有母鸡屈腱病,表明饲料中缺锰。补锰可采用饲料添加硫酸锰或氧化锰,使饲料每公斤含有30毫克的锰素就可以了。要求注意,饲料中硫酸锰过多或者预混工艺不合理,可使维生素D遭到破坏,对钙、磷的吸收不利。
3、蛋的蛋清变得很稀薄,可食部分具有鱼腥气味时,检查饲料中的菜籽饼或鱼粉配合比例是否过大。菜籽饼因含有毒物质硫葡萄糖苷,在饲料中如超过8%-10%,就有可能使褐壳鸡蛋产生鱼腥气味,而白壳鸡蛋却例外。饲料中鱼粉特别是劣质鱼粉超过10%时,不论是褐壳或白壳蛋都有可能产生鱼腥气味。在饲料中应该限制菜籽饼和鱼粉用量,通常前者应在6%以内,后者在10%以下。经过去毒处理的菜籽饼则可加大配合比例。
4、鸡蛋经过冷藏后,蛋清呈现粉红色,卵黄体积膨大,质地变得硬而有弹性,俗称“橡皮蛋”,呈现淡绿色至黑褐色,有时出现粉红色或红色斑点,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棉籽饼的质量和配合比例有关,棉籽饼中的环丙烯脂肪酸可使蛋清变成粉红色,游离态棉酚可与卵黄中的铁质生成较深色的复合体物质,促使卵黄发生色变,产蛋鸡饲粮中的棉籽饼应选用含毒物较少的品种,配合比例一般应在7%以内。
5、蛋清稀薄,浓蛋白层与稀蛋白层界限不清,说明母鸡饲料中的蛋白质或维生素B2、VD等不足,应检查饲料配方中的营养物质,按实际缺少的营养物质加以补充。
6、如果发现鸡蛋中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血斑、血块,或蛋清中深有淡红色的鲜血,除因卵巢或输卵管微血管破裂外,饲粮中缺乏维生素K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7、蛋黄颜色变浅,通常含叶黄素较多的饲料可使蛋黄颜色加深,叶黄素缺乏则会使蛋黄颜色变淡。黄玉米籽实含有玉米黄色素,也可使蛋黄颜色加深,而白玉米及其它籽实饲料因无这种色素,故不能使蛋黄着色。
上一篇: 越夏甜椒的施肥要点?
下一篇: 农机皮带如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