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密植就是在同样单位面积适当增加株树,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土壤的养份水分和光能,使棉花获得增产。主要原因是
(1)增加了叶面积;由于密度增加、棉株增多,也必然也相对增加绿色叶片数,并使叶片分布均匀,也即是绿色叶面积的扩大,因而扩大了叶面积受光量,扩大受光面积和控制了株树高大松散减少荫蔽,借以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能充分利用光能,制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果枝数和结铃数。并有利于蕾铃的发育,同时也减少蕾铃的脱落,更使群体达到最高产。再由于密植后一般叶枝得到发展,减少养分消耗,还可以借此节省整枝工作。
(2)增加了养分的吸收:由于株数增加,棉株的总量也增加,根群在土壤中分布面积大,能够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地力更能充分利用,据试验测定,2000株棉田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在全生长季基本没有变化,全氮含量降低7.27%,速效磷含量降低8.57%,而6000株棉田全生长季有机质消耗1.22%,全氮消耗12.73%,速效磷消耗31.43%,证明密植群体由于根系发育较强,可以更充分的吸收利用单位面积土壤中的养分。
(3) 增加每亩总桃数;由于合理密植,单位面积上株数加多,枝叶和根的增加,对光能和地力的充分利用,从而增加了结铃率,同时,因为越近主干的蕾开花越早,密植增多了近主干花蕾的数目及果枝同节间花蕾的开花数加多了早桃的数量,群体结桃的总数就增多。因为构成每亩总铃数靠两个条件,就是每亩的株树和单株结铃率。即
每亩株树*平均单株结铃率=每亩总铃数
因此,要增加每亩总铃数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每亩株树,二是增加单株结铃率,但是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种的过稀单株虽然生长较好,单株结铃较多,但株数少,每亩总铃数不高,产量也不会高。所以合理密植不但成玲率高,获得显著增产,由于植株结桃集中,梢部结桃少,能促进早熟,增加霜前花,相反,稀植棉田虽然单株结桃多,但是吐絮时间晚,霜花多,在品质和产量上还是赶不上密植的,靠近主干节位的结铃率高,如测定每亩5000株的棉田,第一节结铃率为43.7%,第二节为26.3%,第三节则有15.6%,第四节更少,仅有8%。
(4) 增加靠近主茎的棉桃数:棉花孕蕾开花的规律在同一株上是由下而上,由内到外,呈螺旋型上升的 ,由此下部果枝和第一节结铃早,早期结的铃正在高温季节中成长,从开花到吐絮,所需要的时间就比较短,棉株顶部的棉铃结的晚又多,正值在气温降低季节里成长,从开花到吐絮的时间也就长。越是晚铃越是晚熟,再从棉花的一般生长特性看,不同果枝和不同果节上,蕾铃的脱落率、铃期以及经济性状都有差异,靠近主茎的果节上的蕾铃由于得到养分多,一般脱落少,铃期短,经济性状好,密植条件下的棉株,横向伸展的空间小,棉株的主茎迎着阳光向上伸长,随着密度加大,过节数递减,因而密植的棉株果枝短,靠主茎的果节多,结铃率高,稀植的棉株果株长,靠主茎的果节少,结铃率低,所以密植由于密植株多,也增加了靠近主干的棉桃,相对的减少了离主干远的棉桃。越近主干的棉桃越重,因而有增产的可能。
上一篇: 如何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下一篇: 现代猪场管理的指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