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观
看包装标签和内容物,劣质农药一般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外包装 印刷质量不良或粘贴不好,包装物污渍严重;
2.内容物 乳油、超低量乳油和水剂、水溶液剂、微乳剂等混浊不清,有分层和沉淀的杂质;水乳剂、悬浮剂等严重分层,轻摇后倒置,底部仍有大量的沉淀物或结块;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结块严重,手摸有硬块;片状熏蒸剂粉末化,烟剂受潮严重等。
(二)标签
仔细阅读标签,对照标签的11项基本内容要求,检查各项内容是否全面;查阅《农药登记公告》,看标签上的登记证号与公告里的是否相同,厂家是否为同一个厂家,登记的使用作物和使用剂量是否和标签所标明的一样;仔细观察农药的生产厂家和地址,对照电话区号本,确认联系电话的区号是厂家地址的区号,按照标签所标明的电话打电话核实。
(三)试验
将少量农药取出,用量筒等玻璃器皿进行稀释试验,观察试验的结果:如果乳油出现浮油、分层等,则认为乳化结果不良;如果水剂、可溶液剂、微乳剂等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溶于水,则表明剂型不合格;如果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悬浮剂等出现过快的沉淀,则证明悬浮剂的悬浮率过低,产品不合格;气雾罐按下时喷雾力小,证明气压不足;烟剂点燃后很快熄灭,证明发烟效果不良等。
假农药有3种情况:一是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指的是以别的物质冒充农药,产品经检测根本不含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二是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指的是产品中的农药成分与标签标示的完全不同。三是产品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指的是产品中的农药成分与标签标示的不完全相同。
(一)包装识别
1、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开封或渗漏。
2、是否印(贴)有标签和附具出厂检验合格证。
3、是否有包装,只买包装好的,不买散装的。
(二)外观识别
1、可湿性粉剂应该是粗细均匀、颜色一致的疏松粉末。有结块成团的为假劣产品。
2、颗粒剂应该是大小、颜色均匀的颗粒。颗粒大小相差很大、包装袋中有很多粉末的为假劣产品。
3、乳油、水剂应该是均匀一致,没有分层、浮油、沉淀的透明液体。出现混浊、分层、沉淀等现象的为假劣产品。
4、悬乳剂应该是均匀、可流动的液态混合物,长期存放可能出现分层,但经摇晃后可恢复原状。出现明显分层,经摇动后不恢复原状或者仍有结块的为假劣产品。
5、熏蒸用的片剂如果呈现粉末状,表明已失效。
(三)标签识别
1、标签字迹是否清晰。
2、标签主要内容是否齐全。农药标签内容包括:(1)农药名称。指农药通用名称或者简化通用名称。应标注在标签正面醒目位置,字体为标签上最大号字。不能出现"增效"、"超强"、"神奇"等字样。(2)有效成分及含量、剂型。应标注在农药名称的正下方,字体高度不小于农药名称的一半。(3)农药证件号。指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件号)、产品标准号。进口农药产品可以不标注农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件)号。(4)生产日期及批号。生产日期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5)有效期。可以用"产品质量保证期、有效日期或失效日期"来表示,它是判断农药是否在质量有效状态的依据。(6)重量。也可用"净含量"表示。(7)产品性能。即农药产品的基本性质、主要功能、作用特点等内容。(8)用途、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应当根据需要防治的病、虫、草、鼠害,选择与标签上标注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相同的农药。在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上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9)毒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应有图标表示,并用红字注明毒性。(10)农药类别特征颜色标志带。不同类别的农药用不同颜色标志带表示。(11)注意事项。一般包括农药使用安全防护措施、如何避免药害、防止对环境污染等内容。(12)象形图。直观表现产品贮存、配制、施用等要求。(13)中毒急救措施。(14)贮存和运输方法。(15)生产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
缺失以上任何一项内容的农药,涉嫌假劣农药的可能性较大。
上一篇: 羽扇豆的园林用途有哪些?
下一篇: 苹果基肥的施肥时期与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