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怎样合理选择杀虫剂? 其他

怎样合理选择杀虫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根据害虫口器特点选择杀虫剂
农业生产中危害农作物的农业昆虫主要有:
1.鞘翅目(甲虫类) 2.鳞翅目(蛾蝶类) 3.直翅目(蝗虫、蟋蟀、蝼蛄) 4.膜翅目(叶蜂、茎蜂) 5.缨翅目(蓟马类) 6.双翅目(蝇蚊类) 7.半翅目(蝽类) 8.翅目(蝉、虱、蚧、蚜类)
(一)咀嚼式口器害虫
这类口器害虫在为害作物时一定要取食植物叶片或其它组织,造成叶片缺刻等伤害。主要有鳞翅目幼虫(如卷叶虫、夜蛾类幼虫、柑桔凤蝶等)、鞘翅目害虫(甲虫类)、直翅目若虫和成虫(蝗类、蟋蟀、蝼蛄)、膜翅目幼虫和成虫,胃毒性强的杀虫剂对这类害虫防治效果最为显着,如最常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部分具胃毒作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本类中包括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氰菊酯(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沙蚕毒素类杀虫剂,苯甲酰脲类杀虫剂,部分昆虫激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类杀虫剂。内吸性好但触杀和胃毒作用差的杀虫剂对这类害虫无效。
(二)内吸式口器害虫
这类害虫要通过昆虫口器刺吸植物幼嫩组织,吸食组织中的汁液。主要的害虫有蚜虫、叶蝉、蝽蟓、蚧壳虫若成虫、蚊类成虫、蓟马等,这类害虫宜选择内吸性好或内渗性好且有较好的胃毒作用的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啶虫脒类杀虫剂。
二、 根据害虫体壁结构选择含有助剂的杀虫剂
具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主是通过害虫体表进入体内,因此害虫的体壁结构特点是影响触杀剂作用的发挥。而害虫体壁上表皮中所含有的蜡质及脂类化合物与水没有亲和性,所以昆虫表皮通常不会被水湿润,当杀虫剂稀释使用后喷洒到虫体上,药液会积集成球状而从虫体表面滚落流失。而像蚧壳虫等体表有较厚的蜡质,药液更不容易湿润,触杀剂就会失去自身的杀虫威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农药本身的成份因素外,而农药助剂和剂型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
这也许是为什么相同成份的农药,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制剂杀虫效
果不同的原因所在。因而,乳油、微乳剂、水乳剂中的乳化剂质量是
提高杀虫剂的效果关键所在,另外,粘着剂、润湿剂、增效剂的作用
也不可忽视。
三、根据为害部位不同合理施药
(一)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由于其为害部位特殊,主要在土壤中或土表生活,施药后要考虑农药与土壤颗粒结合,有些农药与土壤结合后会失去杀虫效果,因此对杀虫剂成份选择是关键。
(二)钻蛀害虫
为害枝杆上的害虫,如天牛等,防治方法以高浓度药液注射为主,药剂选择以具有薰蒸作用或内吸作用的杀虫剂为好。
四、在杀虫剂的使用上,不仅要了解各种杀虫剂的作用特点,同时还要了解各种类害虫的生活习性,并结合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气候变化情况,才能根据害虫的习性,正确使用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