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银耳是如何栽培的? 其他

银耳是如何栽培的?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银耳种植方法:
  (1)瓶栽法
  将混合好的培养料,及时装入500-750克的广口瓶中,装满压实,中间压一个蚕豆大小、深约2厘米、宽1.5厘米的接种穴,然后用塑料薄膜外加一层牛皮纸覆盖瓶口,并用线扎紧,放入高压锅内,保持100℃ ,连续灭菌7小时,冷却后,移入接种室备用。
  把经过灭菌的栽培瓶和装有菌种的试管移入接菌箱内接种,重新盖上薄膜和纸,扎紧。每瓶750克容量的菌种,可接种栽培瓶50-80瓶。
  接种后,立即将栽培瓶移入培养室,分层排放在木架上,每架5-6层,每层相隔约40厘米,上架后,每隔3-4天上下层调换一次,防止温度不一。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90%以上,原基发生至长成小耳芽,大约需要4—7天。这时,由于耳片小,需水少,培养料含水量充足,每天喷水1-2次即可。以后随着耳片逐渐长大,喷水量可适当增多,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为度。小耳芽长大至成熟,约需10—15天。这阶段由于耳片生长快,需水多,喷水量要相应加大,每天喷水2—4次,并加强通风换气和光照条件,以利子实体健壮生长。
  (2)袋栽法
  用17×33厘米或15×30厘米,厚度0.5-0.6毫米的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装料时先将塑料袋底的二个角向内塞,使装料后袋底平稳。装料要求上下松紧适中,轻拿轻放,防止局部受压力大大造成袋子破损。装料量为袋高的五分之三,袋口套颈圈,用棉花塞袋口,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置22-25℃下培养40~45天,菌丝体就可长满全袋。当菌丝长满袋后,温度应控制在18-20℃之间,并加强通风,增加光照,刺激原基分化。约经一周,袋壁上出现少量耳芽时入就要及时开洞,增加通气,促进耳芽大量发生。开洞时先用0.1%高锰酸钾或托布津溶液擦洗袋面,然后用消毒刀片,在袋两侧及背面开三行“十”形切橱,每行374个,共9-12个,洞与洞间距离5-6厘米,开洞后排架或挂袋催耳。挂袋是用塑料绳扎紧袋口,悬挂于栽培架横杆上的“S”形铁丝钩上,袋片袋之间相距约10厘米。每天向地面或空间喷水1-2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当耳芽形成并开始出现漏斗状时,表明进入长耳阶段,可直接向袋上喷雾化水,但喷水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耳片生长。随防耳片逐渐长大,可适当增加喷水量。温度高时少喷水或不喷水,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以防高温高湿引起烂耳。同时要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促进子实体良好生长。

银耳种植方法:
  (3)蔗田挂袋栽墙法
  按袋栽法培养菌丝体,当袋壁出现少许耳基时,就要搬到蔗田挂袋管理出耳。挂袋前,选蔗株高大,郁闭度适中的蔗田,清理蔗沟,沟面宽90厘米,沟深40厘米,沟底宽30厘米,并进行高培上,然后在沟面高培上的顶部横架竹竿,竿距22-25厘米。每根横竿挂3-5袋,让其出耳。由于蔗田温湿度适宜,郁闭度适中,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在开袋后3—5天,只需进行沟灌浅水,保持蔗沟内相对湿度85-90%即可。待耳芽形成后,可直接向菌袋周围喷雾化水。随着耳片逐渐长大,可适当增加喷水量。后期耳片长得快,蒸腾失水多,应加大喷水量。待耳片接近成熟时,要减少喷水,降低空气湿度,控制孢子弹射,以利耳片肉质增厚,提高产量和品质。
  (4)葡萄园瓶栽法
  按瓶栽法培养菌瓶,待耳芽出现后,搬入葡萄园内,横放于出耳架上或瓶底对瓶底,瓶口朝外,并排敢于地上。瓶口均用纱布或旧报纸遮盖,并喷水保湿。出耳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经7-10天,耳芽长到蚕豆大时,揭去瓶口纱布或报纸,每天喷水1-2次。耳片直径达2厘米以上时,可适当增加喷水量,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至采收前1-2天停止喷水,使耳片长得厚实健壮。
  (5)荫棚环割袋栽法
  先在野外搭荫棚,并在棚内地面上铺一层河沙,上面盖一层干净小石子,用0.1%托布津或硫酸铜喷洒消毒。然后将菌丝长至2/3的菌袋,用刀沿袋口之厘米处环割一周,去掉袋口上部薄膜,倒立排放于沙石上,每袋相隔10厘米。一周后,保持沙石面相对湿度90-95%,以促进耳芽大量发生。当耳片逐渐长大后,可适当喷雾化水,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和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促进耳片健壮生长。每批采收后,往上2厘米,再环割去一周薄膜,停水5-6天,然后连续喷水一周,又可长出第二批子实体。由于沙石面温度比气温低,在炎热的夏季仍能正常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