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药不准确。由于农民群众对杂草的种类和除草剂的杀草对象了解不清,不能对草下药,造成部分杂草防效差或根本没有防除效果。
2、干旱影响。夏玉米播种期正值高温季节,多旱少雨,喷施除草剂后药液挥发快,难以在地表形成药膜,高温干旱同时也阻碍药剂在杂草体内输送和传导,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
3、用药偏晚。目前推广的玉米田除草剂多在杂草5叶期以前使用防效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防治适期,致使杂草长大,对除草剂耐药能力增强,造成防除效果差。
4、药液用量少。许多农户为省工省力,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水量太少,一般每亩地用药液15公斤左右,在地面根本形不成药膜,从而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5、施药方法不当。
一是对悬浮剂类除草剂在没有充分摇匀的情况下使用,影响了除草效果。
二是采用前进式喷药法,使刚刚喷到地表的药液在还没有形成药膜时就被脚踩坏或粘走,致使脚踩部位继续长草。
三是喷药不均匀,有漏喷或重喷现象,未喷到药的地方继续长草。
四是晴朗天气中午前后喷施,药液挥发快,药效低。
五是风天使用,部分农药飘落田外,有效药量减少。从而影响了防治杂草的效果。
地块的选择及整理:选择较肥沃、湿润的地块,向阳、通风,面积一般在1亩以上。土地耕翻的深度不能少于18厘米,黑钙土地区应在22厘米以上。施肥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在翻犁前每亩施优质堆、厩肥1000-2000公斤,磷肥20-30公斤。
株行距:玉米行距115-130厘米或玉米双行距为160厘米,株距40-50厘米。牧草种条播于两玉米行间,宽80-90厘米,撒播,行间一般要求东西向。种子要求。牧草种子纯净度不应少于90%,种子发芽率不得低于70%。玉米种子可选用杂交玉米种或本地优良品种。
牧草栽种:1、播种:春播3月中旬至5月上旬,过迟易受旱热、杂草危害;秋播9月至10月中旬,过迟影响次年产量。第一次种植红三叶的土壤应接种红三叶根瘤菌,其方法是摘取健康无病的红三叶植株根部的根瘤捣碎与其种子拌匀拌湿即播种。每亩间作地播种0.5-0.75公斤,与同等量细泥土拌匀撒播在播幅内,深1-2厘米米,播后用竹枝在播幅内顺一个方向拖扫几次即可。
2、田间管理:牧草幼苗第三个分枝出时每现亩施5公斤化肥提苗。在苗期及次年返青时进行中耕除草;次年返青时及每次收割后,每亩施600公斤人畜粪尿。当牧草草层高40—50厘米时收割,春播收草在7月下旬无论现蕾开花与否均收割一次;秋播牧草当年不收割,次年4月下旬开始收割。牧草栽种一次后,隔4-5年再与玉米行互换栽种。
玉米栽培:每亩施基肥1000-2000公斤,磷肥20公斤,每窝留2株,可混种芸豆。出苗后要及时检查苗情,缺苗要催芽补种或育苗移栽。一般在3-4叶期间苗。疏去过密和病弱苗。苗高8-10厘米及抽穗前各中耕一次及追施一道化肥,施肥量比未间作地多30%。在雄花盛开期和雌穗吐丝期,可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玉米产量,即在上午8时(露水已干)到11时,采集异株的花粉撤在雌花丝上。次年栽玉米时仅翻犁玉米行即可。
苗前封地面除草剂除草效果不好的原因与小麦秸秆还田、田间遗留麦茬、麦糠有关,他们影响药液形成药膜。
苗后除草效果不好与喷药时间、玉米品种等有关。
上一篇: 如何认识猪链球菌病?
下一篇: 石榴施肥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