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芎的繁殖
采用地上茎节(苓子)进行无性繁殖,苓种培育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初,先将平地栽培的川芎草根茎掘起,除去须根、泥土和茎叶,即成为“抚芎”,然后运往高山区繁殖。栽植穴距离分大、中、小3级,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25厘米×15厘米和20厘米×10厘米。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开穴深6~7厘米,每穴栽“抚芎”1块,芽头向上,栽正压实,再浇少量稀薄肥水。每亩“抚芎”量为150~250千克。
二、选地、整地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过沙的冷沙土和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不宜栽种。栽前除净杂草,将草烧成炭做肥,翻地后整细整平。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做成宽1.6~1.8米的畦。
三、栽苓
8月上中旬,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厘米×20厘米开沟栽种,沟深2~3厘米。同时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一行苓子,以备补苗。苓子须浅栽,平放沟内,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使其既与土壤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注意必须把节盘盖住,随后在畦面铺盖一层稻草,以减少强光照射或暴雨冲刷。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栽后半个月左右齐苗后揭去盖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并在根茎周围培土,以保护根茎越冬。
2.追肥。栽后2个月内集中追肥3次,每隔20天一次,最后一次要求在霜降前施用。每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2吨、油饼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硫酸铵25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0千克。春季茎叶迅速生长时再追肥一次,施肥量同前。
3.冬季管理。川芎枯萎后割去地上茎,除草松土。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以保护川芎越冬,翌春返青后于3月初施稀薄人畜粪一次。
五、采收
以栽后第二年的5月下旬采挖最为适宜。过早挖,地下根茎尚未充分成熟,产量低;过迟挖,根茎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烂。采挖宜选晴天,挖起全株,磕去根茎上的泥土,除去茎叶,用微火炕烤后,放人竹笼里抖动,去掉泥土及须根。
川芎的繁殖方法:1、高山育苓:四川主产区一般采用山区育苓供坝区栽种,12月底至翌年1月中旬将平坝地区的川芎挖出,除去茎叶和须根运到山区栽种,3月上旬出苗,8月上旬取出茎秆运到山下供做种用。2、坝地育苓:坝区栽种川芎可就地育苓,在3月取“抚芎”就地栽种,管理与高山育苓相同,7月上旬收苓秆,选节盘突出的摘除叶子和嫩苓理成小捆,窖藏20~30天后栽植。3、本田育苓: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或邻近没有山的新产区栽培川芎多利用本田的苓子来繁殖,这种方法虽然也能收到较好的苓子,但连续多年使用本田苓子做种会产生退化现象。
上一篇: 玉米苗期病虫害及防治?
下一篇: 小麦种播前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