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树脂病有流胶和干枯两种类型。流胶型:病部初呈灰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皮层具细小裂缝,后流有褐色胶液,边缘皮层干枯或坏死翅起,致木质部裸露。干枯型:皮层初呈红褐色、干枯稍凹陷,有裂缝、皮层不易脱落,病健部相接处具明显隆起界线,流胶不明显。病皮下具黑色小粒点。叶片染病。表面散生黑褐色硬质突起小点,有的很多密集成片,呈砂皮状。成熟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初呈水渍状变软;后变深褐色波及到脐部,致全果腐烂。
防治方法:(1)做好防寒工作,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在气温下降前,对1~3年生的幼树进行培土或裹塑料袋防寒,对大树培土。霜冻前1~2周,柑桔园应灌水1次,或于地面铺草,或堆草熏烟防冻。秋季或采收前后要及时适当增施肥料,以增强树势;(2)清除病源早春前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梢,集中烧毁;(3)树干刷白在盛夏前用白涂剂刷白树干。
通常将侵染枝干所发生的病害叫树脂病或流胶病;侵染果皮和叶片所发生的病害叫黑点病或砂皮病;侵染果实使其在贮藏期发生腐烂叫褐色蒂腐病。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大面积柑橘园毁灭,或在贮运中造成大量烂果。
流胶型:甜橙、温州蜜柑等品种枝干被害,初期皮层组织松软,有小的裂纹,水渍状,并渗出褐色胶液,并有类似的酒糟味。高温干燥情况下,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外露,疤痕四周隆起。
干枯型:在早橘、本地早、南丰密橘、朱红等品种上,枝干病部皮层红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缝,不剥落,在病健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隆起线,但在高湿和温度适宜时也可转为流胶型。病菌能透过皮层侵害木质部,被害处为浅灰褐色,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黄褐色或黑褐色痕带。
砂皮或黑点型:幼果、新梢和嫩叶被害,在病部表面产生无数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胶质小粒点,表面粗糙,略为隆起,很像黏附着许多细砂。
1、喷雾:于春季萌芽期、花谢2/3及幼果期时,将《中药杀菌剂——靓果安》按500—8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枝、叶及主干)均匀喷雾,有效预防树脂病、脚腐病、炭疽病、疮痂病、溃疡病等病害,同时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株体抗病能力。
2、涂抹:每年4~5月份和9~10月份用锐利刀刮除病部组织深划至木质部,再用《溃腐灵》原液或者稀释5倍涂抹病部,3天涂1次,连涂2次。
树脂病是真菌性病害,为害枝、干、叶片和果实,导致树势减弱,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症状】有流胶、干枯、砂皮、蒂腐4种类型。
①流胶。病部皮层组织松软,呈灰褐色,渗出褐色胶液并有酸臭。在高温干燥情况下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最后病部停止发展。病斑周缘产生愈合组织,已死的皮层有时会开裂剥落。多发生在主干。
②干枯。病部皮层变为红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缝,初时紧贴木质部不立即剥落。在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隆起界线。多发生在主干或主枝。病菌侵入木质部,可供其变成浅灰褐色,在病、健部交界处有1条黑褐色或黄褐色线状带,枝条枯死。
③沙皮。果实染病在果皮上有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叶片上有紫褐色的点粒或连接成片的斑块,表面粗糙不平,通称沙皮。有一种粒点会呈“星状”爆裂,主要是过迟喷布铜剂农药防治沙皮病所致,称作“星状”沙皮病。
④蒂腐。发病位始于蒂部,病斑褐色,周围油渍状,病斑向脐部迅速扩大,最后全果腐烂。发生在成熟的果实,在采后特别是贮运过程中发生较多。
【病原】树脂病的病原为Diaporthemedusaea属子囊菌亚门。有性世代一般少见,通常见到的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学名为Phomopsiscytosporella。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不整形,具瘤状孔口,黑色,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纺锤形,有透明油球,无色,单孢。
【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为害,因此伤口(冻伤或机械伤)是它流行的首要条件。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还必须有水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和进行侵染,故要在雨季才能发生流行。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左右的不冷不热天气,遇雨水多、伤口多时会严重发生流行。不适当使用农药时会导致“星状”沙皮病出现。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重视施用有机质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有冻害的地区要注意防冻。栽培管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主干和主枝的伤口。
②结合修剪,清除病源。采果后将病枝、枯枝剪除,清除地面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③治理病部。先用小刀刮干净病部,伤口用1:1:10的波尔多浆或5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敷涂病部。也可用新鲜牛粪70%,黄泥30%、加入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也可再加入适量的毛发涂病部。或用纵划病部涂药法,即先用利刀纵划枝干上病部,深达木质部,纵划上下要超出病组织1厘米左右,各纵划线间隔宽约0.5厘米,然后均匀涂药3~4次,1周左右1次。目前比较有效的药剂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锌50~100倍液。
④树干刷白,夏天防日灼,冬天防冻。刷白剂可用石灰1千克、食盐50~100克、水4~5千克配成。
⑤春芽萌发前、花落2/3时,以及幼果期喷1次,可选用如下药剂:0.5%波尔多液,77%可杀得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
树脂病是真菌性病害,为害枝、干、叶片和果实,导致树势减弱,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
【症状】有流胶、干枯、砂皮、蒂腐4种类型。
①流胶。病部皮层组织松软,呈灰褐色,渗出褐色胶液并有酸臭。在高温干燥情况下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最后病部停止发展。病斑周缘产生愈合组织,已死的皮层有时会开裂剥落。多发生在主干。
②干枯。病部皮层变为红褐色,干枯,略下陷,微有裂缝,初时紧贴木质部不立即剥落。在病健部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隆起界线。多发生在主干或主枝。病菌侵入木质部,可供其变成浅灰褐色,在病、健部交界处有1条黑褐色或黄褐色线状带,枝条枯死。
③沙皮。果实染病在果皮上有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叶片上有紫褐色的点粒或连接成片的斑块,表面粗糙不平,通称沙皮。有一种粒点会呈“星状”爆裂,主要是过迟喷布铜剂农药防治沙皮病所致,称作“星状”沙皮病。
④蒂腐。发病位始于蒂部,病斑褐色,周围油渍状,病斑向脐部迅速扩大,最后全果腐烂。发生在成熟的果实,在采后特别是贮运过程中发生较多。
【病原】树脂病的病原为Diaporthemedusaea属子囊菌亚门。有性世代一般少见,通常见到的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学名为Phomopsiscytosporella。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不整形,具瘤状孔口,黑色,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纺锤形,有透明油球,无色,单孢。
【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为害,因此伤口(冻伤或机械伤)是它流行的首要条件。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还必须有水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和进行侵染,故要在雨季才能发生流行。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左右的不冷不热天气,遇雨水多、伤口多时会严重发生流行。不适当使用农药时会导致“星状”沙皮病出现。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重视施用有机质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有冻害的地区要注意防冻。栽培管理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主干和主枝的伤口。
②结合修剪,清除病源。采果后将病枝、枯枝剪除,清除地面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③治理病部。先用小刀刮干净病部,伤口用1:1:10的波尔多浆或50倍液的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敷涂病部。也可用新鲜牛粪70%,黄泥30%、加入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也可再加入适量的毛发涂病部。或用纵划病部涂药法,即先用利刀纵划枝干上病部,深达木质部,纵划上下要超出病组织1厘米左右,各纵划线间隔宽约0.5厘米,然后均匀涂药3~4次,1周左右1次。目前比较有效的药剂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锌50~100倍液。
④树干刷白,夏天防日灼,冬天防冻。刷白剂可用石灰1千克、食盐50~100克、水4~5千克配成。
⑤春芽萌发前、花落2/3时,以及幼果期喷1次,可选用如下药剂:0.5%波尔多液,77%可杀得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
上一篇: 夏菜育苗中是否需要浸种催芽?如何操作?
下一篇: 如何利用冰窖贮藏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