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是猪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2~6个月的猪。 (1)蛔虫的特点: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虫体呈长圆柱状,两端稍尖,黄白色或淡红色,体表光滑,外形似蚯蚓。雄性成虫长15~25厘米,直径约3毫米,尾端弯曲;雌虫长约25~40厘米,尾端直。雌虫在猪小肠中产卵,一昼夜可产10万~20万个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经21天左右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被猪在吃食、啃泥、吃奶时吞入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小血管中,随血液流经肝脏、心脏到达肺脏,进入肺泡内,幼虫在肺泡内蜕皮2次,然后顺细支气管、气管,咽喉进入口腔,再随痰液被咽下,又回到小肠中,发育到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个月到2个半月。成虫在猪体内寄生可达7~10个月,衰老后随粪便排出。 (2)症状:患蛔虫病病猪,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严重的成为僵猪。患病猪生长率比健康猪可低下30%。成虫在小肠内分泌刺激性毒素,损害肠粘膜,猪表现腹痛症状,严重时出现无热下痢。虫体过多时,可阻塞肠道,出现阵发性痉挛性疝痛,甚至使肠管破裂,引起死亡。如蛔虫上行至胆管及胆囊,造成胆道蛔虫病,病猪剧烈腹痛,四肢乱蹬,滚动不安,体温开始时升高,并拉稀,后体温下降,并伴有黄疸,常引起死亡。乳猪感染蛔虫,当大量幼虫侵袭肺脏时,常引起蛔虫性肺炎.病猪体温升高,咳嗽,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常卧地不起。猪蛔虫病一般多发生于3~6月龄猪,而且一般不是个别发病,而是同群猪多数发病。仔猪患病后食欲先期亢进,而后转为食欲不振。大猪感染后,一般症状不显,但对育肥有影响。 (3)防治措施: ①保持猪舍卫生,及时清扫粪便、垫草,并堆积发酵,杀死蛔虫卵。 ②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饮水及用具清洁卫生。 ③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在产前3个月服药驱虫。生前对母猪体用温水洗刷,产房进行清扫消毒。 ④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 在猪2~6月龄期间应用敌百虫或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有效药物,进行2~3次驱虫,每次间隔1个半月。常用量如下: 敌百虫:每公斤体重0.1克,拌入饲料中1次内服,每猪总量最大不超过7克。 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10毫克,饮水或混入饲料中喂服,或8~10毫克肌肉注射。 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150毫克,混入等量饲料中喂服。与左旋咪唑合用效果更佳。 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5毫克,混入饮水或饲料中喂服。 ⑤猪发生蛔虫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并及时用药治疗,同群猪亦应同时用药,投药方法及用量同上。 亦可用中药进行驱虫,方剂如下: 石榴皮、使君子各15克,乌梅3个,摈榔13克,水煎1次空腹内服(此为25公斤猪的用量)。 使君子,每10公斤猪体重14~15个,炒成黄色,捣碎均匀混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4天。
一、定期驱虫,保持猪舍清洁卫生,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平时每隔2个月驱虫1次。二、猪舍消毒。常用20%至30%的热草木灰或4%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杀虫。此外,2%至5%的热碱水(65摄氏度以上)生石灰,5%至10%的石炭酸、或热开水(50摄氏度以上)也可以杀死虫卵。三、用提前发酵的饲料喂猪,饲料发酵(52摄氏度)24小时后蛔虫卵会全部死掉。四、发现病猪及时驱虫,最好在成虫前驱虫。五、对断奶仔猪坚持饲喂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仔猪抗病能力。
上一篇: 西瓜保护地早熟栽培宜选用哪些优良品种?
下一篇: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