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经济合理施肥?
化肥在旱地上的适宜施用量因土地气候,作物条件变化较大。特别是作物生长季节中的降水量是决定肥料效果和用量的主要条件。由于小麦根系在适宜土地上可深达几米,所以播前 2米 深土层中贮水量是一个判断旱情的重要依据。如果0.2— 2米 深土层中土壤用手轻捏不能成团,说明底墒很差,则采用干旱年份施肥量。如果轻捏成团而丢在地上不散,则表明底墒较足,可采用雨水较多年份施肥量。土地肥沃,农肥较多可采用施肥下限,反之采用上限施肥量。旱年可适当增加磷肥比重,豆茬地可略减少氮肥用量。应经常注意投入与产出核算,提高化肥经济效益。
l、认真按照制定的‘以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肥抖工作方针,重视农家肥料的·使用,多施农家肥,化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生产后劲。
2、 因土施肥:农田土壤类型不同,要获得相同的产量,应当施入肥料的数量是不相等的。如砂性重的土壤,孔隙度大,通透性好,温度变化剧烈,营养物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春季土壤温度回升快、庄稼发苗早、后期易缺肥,这类农田,需肥量较大,应多上农家肥,并注意及时适量追施化肥,才能获得较好收成。如粘性土,土壤养分不易分解流失,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养分含量高,肥效长,后劲足,获得同样的产量就可以比砂性土少施些肥料。
3·、根据作物的茬口施肥:前茬作物种类不同,复种指数不同,土壤中养分含量不相同。如青稞、油菜、豌豆合理轮作的地块,土壤中的氦紊含量比青稞、小麦连作的地块增加一半以上。所以,麦类作物连作的地块就需要多施些肥料。
4、根据当年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施肥:豌豆、油菜、绿肥等作物比青稞、小麦需要氮肥较少,但这些作物对磷肥需要量较多,因此,应以增施磷肥为主,施用氮肥为辅;青稞、小麦、玉米等作物需要氮肥较多,应适量多施氮肥,配合使用磷肥;土豆、 园根等块根类作物对钾肥比较敏感,应以增施钾肥为主,配合使用磷肥,如多施用草木灰是很有好处的。 作物品种不同,耐肥能力和丰产能力不同,施肥的数量也应不同。如过去一些农家品种,一般秆子细高又软,肥水多了易倒伏,造成减产,不能偏施氮肥。现在的冬肥麦品种、 日 喀 则1 2号春小麦、冬青稞昆仑1号、藏青8 5等新品种,秆子高度中等较硬,抗倒伏,耐肥水,适当增施肥料,能创高产。
5、根据产量指标施肥:施肥数量要与计划达到的产量指标相对应。就一般的地力来说,如果每亩能施入3 0 0 0斤优质农家,25—3 0斤尿素,青稞亩产量可达到6 0 0斤以上,施用1斤尿素可增产青稞2 0产/2 5斤。照这样推算,实现1 0 0 0斤以上的产量指标,大约每亩需施入以氮肥为主的化肥4 0—5 0斤。近年来,有不少地方的丰产栽培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6、要重施底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肥特点,无论是化肥还是农家肥,在施用上都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尤其是化肥,应前期重,后期轻的原则,这样做,可以减少肥料的养分损失,充分肥效,增产效.果显著,群众说; “三追不如一底”,就说明了重视底肥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作用
7、提倡化肥深施:化肥深施,可以使肥料被土壤覆盖,减少养分挥发和随水流失。肥料深施后养分分布在作物根子随近,便于作物吸收利用。化肥深施比表施或浅施增产粮食3 0—5 0%,所以是国家提倡大力推广应用的十大农业技术措施之一。
化肥深施的方法:一是做底肥深施,尿素和磷酸二铵等肥料都可以作底肥深施,方法是在耕地前把肥料均匀撒在地里,然后耕翻,或在耕地时把化肥均匀地顺犁沟施入土壤中。二是作种肥深施,可用播种机将肥料播入地里。种肥可为作物幼苗及时提供养分,使幼苗生长健壮。三是作追肥深施。生产中追肥主要是尿素。苗期追肥可用马拉播种机在麦垄空隙把肥料施入土壤中,然后浇水。这种方法比将肥料撒在地表再浇水或随水撒施的增产效果好。
8、配合施肥:作物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肥抖主要是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三种肥料哪一种缺了或少了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至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所以在施用肥料时除了要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外,养分不相同的化肥也要配合施用。我区耕地养分的基本状况是, 8 0%以上的土壤氮素少,磷素缺,钾素和微量元素比较丰富。这就是说,一般的农田,要想获得高产,氮肥的需要量大于磷肥,磷肥的需要量大于钾肥。所以在施肥上,应遵循‘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原则,这样,有利于作物的协调生长和发育,提高肥抖的施用效果。如小麦、青稞,化肥施用量在2 0八—3 0斤时,氮、磷比例在1:0.5时,每斤化肥可增产粮食8—12斤,纯经济效益最高。如施用化肥3 0斤,按这个比例,应施氮肥2 0斤,磷肥l 0斤。
l、认真按照制定的‘以农家肥料为主,商品肥料为辅”的肥抖工作方针,重视农家肥料的·使用,多施农家肥,化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生产后劲。
2、 因土施肥:农田土壤类型不同,要获得相同的产量,应当施入肥料的数量是不相等的。如砂性重的土壤,孔隙度大,通透性好,温度变化剧烈,营养物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春季土壤温度回升快、庄稼发苗早、后期易缺肥,这类农田,需肥量较大,应多上农家肥,并注意及时适量追施化肥,才能获得较好收成。如粘性土,土壤养分不易分解流失,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养分含量高,肥效长,后劲足,获得同样的产量就可以比砂性土少施些肥料。
3·、根据作物的茬口施肥:前茬作物种类不同,复种指数不同,土壤中养分含量不相同。如青稞、油菜、豌豆合理轮作的地块,土壤中的氦紊含量比青稞、小麦连作的地块增加一半以上。所以,麦类作物连作的地块就需要多施些肥料。
4、根据当年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施肥:豌豆、油菜、绿肥等作物比青稞、小麦需要氮肥较少,但这些作物对磷肥需要量较多,因此,应以增施磷肥为主,施用氮肥为辅;青稞、小麦、玉米等作物需要氮肥较多,应适量多施氮肥,配合使用磷肥;土豆、 园根等块根类作物对钾肥比较敏感,应以增施钾肥为主,配合使用磷肥,如多施用草木灰是很有好处的。 作物品种不同,耐肥能力和丰产能力不同,施肥的数量也应不同。如过去一些农家品种,一般秆子细高又软,肥水多了易倒伏,造成减产,不能偏施氮肥。现在的冬肥麦品种、 日 喀 则1 2号春小麦、冬青稞昆仑1号、藏青8 5等新品种,秆子高度中等较硬,抗倒伏,耐肥水,适当增施肥料,能创高产。
5、根据产量指标施肥:施肥数量要与计划达到的产量指标相对应。就一般的地力来说,如果每亩能施入3 0 0 0斤优质农家,25—3 0斤尿素,青稞亩产量可达到6 0 0斤以上,施用1斤尿素可增产青稞2 0产/2 5斤。照这样推算,实现1 0 0 0斤以上的产量指标,大约每亩需施入以氮肥为主的化肥4 0—5 0斤。近年来,有不少地方的丰产栽培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6、要重施底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肥特点,无论是化肥还是农家肥,在施用上都应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尤其是化肥,应前期重,后期轻的原则,这样做,可以减少肥料的养分损失,充分肥效,增产效.果显著,群众说; “三追不如一底”,就说明了重视底肥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作用
7、提倡化肥深施:化肥深施,可以使肥料被土壤覆盖,减少养分挥发和随水流失。肥料深施后养分分布在作物根子随近,便于作物吸收利用。化肥深施比表施或浅施增产粮食3 0—5 0%,所以是国家提倡大力推广应用的十大农业技术措施之一。
化肥深施的方法:一是做底肥深施,尿素和磷酸二铵等肥料都可以作底肥深施,方法是在耕地前把肥料均匀撒在地里,然后耕翻,或在耕地时把化肥均匀地顺犁沟施入土壤中。二是作种肥深施,可用播种机将肥料播入地里。种肥可为作物幼苗及时提供养分,使幼苗生长健壮。三是作追肥深施。生产中追肥主要是尿素。苗期追肥可用马拉播种机在麦垄空隙把肥料施入土壤中,然后浇水。这种方法比将肥料撒在地表再浇水或随水撒施的增产效果好。
8、实施配方施肥:作物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肥抖主要是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三种肥料哪一种缺了或少了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至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所以在施用肥料时除了要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外,养分不相同的化肥也要配合施用。我区耕地养分的基本状况是, 8 0%以上的土壤氮素少,磷素缺,钾素和微量元素比较丰富。这就是说,一般的农田,要想获得高产,氮肥的需要量大于磷肥,磷肥的需要量大于钾肥。所以在施肥上,应遵循‘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的原则,这样,有利于作物的协调生长和发育,提高肥抖的施用效果。如小麦、青稞,化肥施用量在2 0八—3 0斤时,氮、磷比例在1:0.5时,每斤化肥可增产粮食8—12斤,纯经济效益最高。如施用化肥3 0斤,按这个比例,应施氮肥2 0斤,磷肥l 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