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出菇始期在秋季。由于秋高扫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早秋气温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补水方法是先用10号铁丝在菌柱两头的中央各扎一孔,深达菌柱长度的1/2,再在菌柱侧面等距离扎3个孔,然后将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头块压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和重量)为宜。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柱腐烂,都会影响出姑。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一般出4潮菇。有时拌料水分偏大,出菇的温度、湿度适宜,菌柱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5~7天,待菌丝恢复前面的催蕾出菇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柱补水。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冬季气候阴雨多湿。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由于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2~4小时,还可结合补充些营养成份如:糖和微量元素,要注意保温保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并适当通风。
上一篇: 苦瓜褐斑病发病严重可以实行轮作吗?
下一篇: 母猪舍的冬季保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