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雌山鸡到10月龄可达到性成熟,雄难一般晚一个月左右性才成熟。
1.种山鸡各时期的划分
根据种山鸡生理变化和饲养要求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繁殖准备期(2-3月份)繁殖期(4-7月份,也叫产蛋期),换羽期(8-9月份),越冬期(10月至翌年1月份)四个阶段。
2.种山鸡的饲养目的
此时期的饲养目的主要是:培育健壮的山鸡,使之产出更多的高质量的种蛋,孵化出健康的雏山鸡,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饲养方式
种山鸡一般采用平养,使其有较大的活动场地和空间,以便自由地进行沙浴飞翔和采食、饮水,增加其活动锻炼的机会,使之保持旺盛的繁育能力。
4.种山鸡繁殖准备期的饲养管理
(1)加强营养。为促使山鸡发情和产蛋,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一般为18%-20%,相应减少糠鼓量,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喂。
(2)降低饲养密度。每只种山鸡的占地面积不能小于0.8平方米,最好达到每只1平方米左右,以增加活动空间。
(3)整顿种鸡群。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完好的雄鸡进行组群,每群100只左右。
(4)安置好产蛋箱。在种山鸡鸡舍中较阴暗处设置产蛋箱,箱内铺少量木屑。产蛋箱可设计为三层,每层底部均呈50倾斜角,以利蛋产出后即流入集蛋槽内,槽上方有一活动盖,避免踏碎,啄吃及污染种蛋。
(5)运动场内设些挡板。一般用轻便的石棉瓦作挡板,每100平方米网舍内设4-5块即可。挡板一定要安立稳,防止吹倒压着种难。安设挡板的目的是为了遮挡其它雄鸡的视线,防止雄雄间求偶交配时发生争斗和干扰,影响交配效果。
成年山鸡平时公、母分群饲养,只有到繁殖季节才合群。因为公山鸡比母山鸡提前半个月发情,如果公山鸡放入过早,母山鸡尚未发情,使母山鸡惧怕公山鸡, 以后即使母山鸡发情也不愿意交尾,从而降低受精率;公山鸡放入过晚,由于公山鸡间互相争斗,过多地消耗体力,而影响交尾和受精率, 同时也影响山鸡群的安定,使母山鸡产蛋量降低。一般在母山鸡开产前的15天合群。河北亚种山鸡于4月中旬开产,左家山鸡和美国七彩山鸡于3月下旬开产。
合群时,公、母山鸡的配偶比例要适宜,一般l: (5~6)。合群时,群体以50~60只为适宜。
春季天气转暖, 日照逐渐增长,为了使种山鸡尽早达到繁殖体况,促进发情,饲料必须是全价配合饲料。蛋白质水平比越冬期略高, 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到18%一20%, 同时降低糠麸类饲料的比例,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补喂多汁饲料,如萝卜、大葱、麦芽等, 以增强公山鸡的体质。但应注意热能类饲料不可多喂(即超过需要),防止过肥而推迟产蛋或难产。
繁殖准备期采用干喂法,每天饲喂3次。
全面检修山鸡舍,平整场地,将网室地面普遍垫上5一10厘米厚的细沙,供山鸡沙浴和防止打蛋。如在越冬期末对雏山鸡进行断喙处理, 以防止叼蛋。产蛋前不应断喙、投药、接种疫苗等, 以免影响母山鸡的开产日龄及产蛋量。开产前,在山鸡舍中靠墙边避光处设置产蛋箱,箱内铺少量木屑或干草,让山鸡尽量将蛋产在箱内。产蛋箱可设计为三层阶梯形,每层底部均呈5度倾斜角,使蛋产出后自然流人集蛋槽内。
由于气温回升,各种微生物病菌易于繁殖,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并进行鸡新城疫春季免疫, 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专门用于繁育的山鸡称种山鸡,种山鸡可分休产期和繁殖期。休产期又可分为繁殖准备期(1~3月份)、换羽期(8~9月份)、越冬期(10~12月份)。
1.繁殖准备期
重点做好种山鸡分群、整顿、免疫工作,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每100只左右编为一群,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加喂维生素、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钙、磷,网室换铺沙子。这一时期的防疫消毒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气温回升,各种病菌容易繁殖,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消毒,注意疫苗的接种。
2.换羽期
产蛋结束后开始换羽,为了快速换羽,可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但要保证含硫氨基酸的供给,以使羽毛快速生长,在饲料中加1%生石膏可促进新羽生长。产蛋结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山鸡及繁殖性能和种用时间过长的山鸡。
3.越冬期
要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如是垫料平养要增加垫料的厚度,并及时更换垫料。饲喂量可适当加大,或在饲粮中添加高能量饲料从而提高饲料能量代谢能水平。根据山鸡产蛋率等成绩对种山鸡群进行调整,选出育种群、商品群和淘汰群。
上一篇: 仙客来对温度的要求?
下一篇: 玉米为什么要完熟期收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