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夏大豆高产种植要点 其他豆类

夏大豆高产种植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选择良种。目前很多农民种植夏大豆,不是选用自留种、陈种子,就是盲目引种外地种子。自留种一般品种老化、混杂严重,陈种子发芽率极低,外地高产品种不一定适宜本地区栽培。选用这些种子不仅不能获得高产,而且还有减产甚至绝收的危险。因此,在种植夏大豆时,应选用通过审定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优良的大豆品种,如许豆3号、豫豆22号、郑196、郑92116等。

合理密植。对于夏大豆的种植密度,一些农民认为越稀越好,而另一些农民则认为越密越好。夏大豆稀植时,茎秆粗壮,长势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较多,粒大,千粒重增加,子粒外观品质佳,但种植密度过小,群体较小,总体产量肯定不高。当然也不是越密越好,密度过大,株间光照差,导致植株徒长,容易诱发病害、倒伏。因此,应合理密植,夏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每亩1.2万株左右。确定种植密度时还应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进行。

适期播种。许多农民认为,夏大豆播种早,生育期长,产量就会提高。这是不科学的,夏大豆播种过早,由于地温仍较低,出苗慢,容易感染病害,造成减产。但也不能播种过晚,否则夏大豆贪青晚熟,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夏大豆适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适播期内,应根据品种类型和土壤墒情等条件确定具体播期。早熟品种应适当晚播;晚熟品种应适当早播,以便其发根,形成壮苗,提高产量。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应当抢墒早播,播后及时镇压。

播深适宜。播种过浅,出苗快,容易受干旱影响;播种过深,出苗慢,不利于形成壮苗。应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确定夏大豆播种深度。土壤质地疏松、墒情较好的地块,播深以3~4厘米为宜;土壤质地黏重、墒情较差的地块,播深以5-6厘米为宜。播深超过7厘米,不仅出苗慢,而且苗势弱。

科学施肥。大豆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整个生育期需从土壤中吸收的氮肥相对较少,但其所需磷、钾元素必须从土壤中吸取。为使夏大豆高产,应施用底肥,在花期进行追肥。底肥每亩施有机肥1吨,结合整地施入。在大豆开花前每亩追施20公斤二铵,可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及时收获。夏大豆收获过早,子粒不饱满,或出现青秕粒,影响品质;收获过晚,容易炸荚造成减产。夏大豆成熟的标准:叶片全部脱落,手晃动植株有响声,用手掐子粒不凹陷。

(一)选择适宜品种,合理密植 种植夏大豆要结合本地雨水条件和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如干旱少雨地区,宜选用分枝多,植株繁茂中小粒,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雨水充沛地区,宜选择主茎发达,秆强不倒,中大粒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中等肥力的土壤宜选用耐肥、抗倒伏的中熟品种,如合豆3号,合豆2号等。一般情况应选用早熟、高产、优质、抗倒品种,如皖豆16号、徐豆9号、皖豆23号、皖豆24号、中黄13号等。播前进行种子筛选晾晒,丢掉秕粒、硬粒、霉粒;保证种子发芽率在90%左右。肥力高的土壤亩保苗在1。5万株左右;肥力低的土壤可亩保苗在2万株以上。早熟品种宜密,晚熟的宜稀,早播的、肥力高的地块宜稀,分枝多的品种宜稀。
  (二)适其早播,足墒下种 麦收后及时抢茬早播,适宜播期6月10-25日,早熟种可适当晚播,而中熟种应先播,播种深度3~4厘米,土壤水分较差时适当深一点,水分充足时要浅一点。每亩播种量6~7公斤,行距30厘米左右。播种时,土壤水分应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一般应于麦收前后浇水造墒,也可在雨后播种。
  (三)施足基肥,培育壮苗 大豆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播种前增施N、P、K做基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和幼茎木质化较快形成,以利壮苗抗病。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40kg,(折合纯N3。4kg、纯P3。2kg、纯K3。4kg)或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做基肥。
  (四)防渍害,炕芽,力争全苗 播种后要及时开好田间排水沟,使沟渠相通,排灌顺畅,降雨畦面无积水,防止烂种;遇天气干旱无法耕种时,要及时浇水造墒,使土壤墒情适宜整地播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播后仍需浇水适期出苗,防止豆芽脱水造成炕芽。抗旱时切忌大水漫灌,影响耕种出苗。
  (五)适期追肥,叶面喷肥及防止后期干旱 豆株初花期为营养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此时植株根系的根瘤菌释放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初花期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和幼荚生长。一般趁雨亩撒尿素3。5~5kg,植株生长过旺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叶面喷肥分别于大豆苗期和开花前期,选用钼酸铵兑水稀释为0。05%—0。1%的溶液或选用过磷酸钙兑水稀释为2%的溶液,每亩用量50kg加磷酸二氢钾150g加尿素100g喷雾,每隔7d一次,连续三次,正反叶面都喷湿润,扩大吸收面,增进吸收,提高肥效,增产显著。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期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
  (六)化学除草及病虫防治要点
  1、适期化学除草 播后1—3d芽前土壤封闭,要求畦面平整,细土均匀无大小明暗垡,土壤潮湿,每亩用72%都尔l00—120ml或50%乙草胺l00—150ml,对水30kg喷雾;亦可在豆苗1—3片复叶期,各类杂草3至5叶期,每亩选用15%精禾草克75ml加25%虎威50—60ml,若莎草生长多的地块加48%苯达松100ml,对水50kg茎叶喷雾。为确保化学除草质量,一定要准量用药、准量兑水,适期化除,防止重喷、漏喷。
  2、适期防病 大豆苗期极易发生立枯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用种前选用50%多菌灵500g或50%福美双400g,兑水2kg搅拌溶解,然后均匀拌种100kg,凉干后即可播种;亦可在幼苗真叶期,每亩选用50%甲基托布津或65%代森锌l00g,对水50kg茎叶喷雾一次。大豆盛花期再用甲基托布津防治一遍,可有效控制霜霉病和炭疽病的发生。
  3、科学用药治虫 豆株生长到盛花至结荚鼓粒阶段,极易发生造桥虫、大豆卷叶螟、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害虫。这些害虫在田间混合发生,世代重叠,为害猖獗,抗药性强,防治一定要以虫情预报期为准;或者从7月底至8月初特别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要及时用药防治,每7d一次,连续三次。每次用药提倡不同类型杀虫剂混配并交替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前期选用2.5%功夫、4.5%氯氰菊酯、5%抑太保、均稀释1500倍液,下午5时或上午6时至8时止,每亩喷药液50kg。尽量把药液直接喷洒在虫体上触杀,提高防效。后期防治选用生物杀虫剂,如复方BT乳剂、苏云金杆菌BT制剂和杀螟杆菌,每克含活孢子100亿,对水稀释500—800倍液,每亩茎叶喷雾50kg。切忌与杀菌剂混用,否则无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