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时,选择品种是关键,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一、重在考虑品种品质优劣和产量潜力。
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很多,各品种在形态特征、生育特点、抗病性、适应性及产量潜力上各不相同,对栽培及气候条件也有不同要求。没有能在各种生态条件下都生长良好的品种,有的品种喜肥水,有的耐瘠薄,有的抗穗发芽、有的适合密植。某一地方高产的品种引到另一地方种植(即使很近),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就可能导致减产。品种的丰产性并不是绝对的,必须在相应的环境和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下才表现出来。因此,选择品种时应充分了解其特性及其生产表现,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肥水状况、生产力水平去选择适于当地生产条件的主栽品种,并经1~2年试种后再大面积推广。每个地区选用的品种不宜多,多了易混杂。但也不可过分单一,品种单一,不易根据土质、肥水条件安排种植,抗灾能力弱,收获压力大。因此,大面积种植小麦时,在选定主栽品种后还应选择2~3个搭配品种,并要求在播期、生育期、肥水要求与特性上稍有不同,而丰产性上又不低于主栽品种。
二、选定品种时,还应分析当地小麦生产实践,依据生产上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去选择品种。肥水条件好的应选择秆较矮、喜肥水的品种;旱岗地、土壤肥力低的应选择抗旱耐瘠薄的品种。总之,要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及生产优势。
三、选择品种时,除考虑产量及品质潜力外,还应注意到品种抗病性的选择。按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应减少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在小麦生产中,尤其在小麦生育后期,要喷洒化学杀菌剂防治小麦真菌性病害,这样,就易造成化学杀菌剂对粮食的污染,残留在小麦子粒中的化学杀菌剂无疑有害健康。
、在选留小麦种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严格去杂去劣。对留种用的田块,一般应在抽穗期和收获前几天分两次进行去杂去劣。主要根据被选品种的株高、穗型、芒的有无或长短、颖壳颜色、粒色、抽穗期和成熟期以及抗病虫能力等方面进行。发现杂穗后,一定要连根拔除,防止遗漏小杂穗。
2、采用合适的选种方法。对于选种经验不足的,宜采用片选法。即选择品种纯度较高、生长较整齐的田块进行去杂去劣,把杂穗、杂草、其它作物、病虫危害的植株等全部拔除,运出田外,然后单打单收,留作种用。对于选种技术较高者,可采用穗选法。即在小麦成熟后选择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状和没有病虫危害的穗子,混合脱粒,单晒单存,留作繁殖田用种。
3、适时收获脱粒。留种用的种子田,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集中收获。收割后,植株含水量较大时,不宜堆放,以防霉变,要在田间带秆晒干后再脱粒,以减少晾晒时间。收获脱粒过早,种子含水量大时,高温曝晒时间过久,易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
4、防止机械混杂。留种用的种子田,一定要单收、单脱、单晒、单藏。特别是脱粒时要认真做好机具、储种器具的清扫,晾晒时要扫清晒场,不同品种之间要相对隔离,最好做到一场一种,严防脱粒和晾晒过程中的混杂。
上一篇: 如何防止亚麻倒伏?
下一篇: 葡萄缺钾的症状有哪些?怎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