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或早春保护地西葫芦易出现落花落果现象,也称化瓜。造成化瓜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花粉发育不良或不授粉。主要是由于温度低或温度过高下花粉发育不良,不能授粉授精而造成的。二是西葫芦主要靠昆虫授粉,保护地内昆虫少,缺少媒介,若人工授粉不及时,也易导致化瓜。三是保护地栽培由于低温短日照影响,使西葫芦多开雌花,少开雄花,造成授粉不良化瓜。
克服化瓜的办法是培育健壮植株,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采用人工授粉,晴天上午8-10时进行,用20-40PPM的2、4-D涂果柄。
1、温度管理 西葫芦生长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温在11--12℃左右,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化瓜可大大减少。
2、加强肥水运筹缓苗后到根瓜坐住前要适当控制浇水,促根控秧。根瓜座瓜后浇催瓜水结合浇水施催瓜肥。以后视天气、土壤、苗情,每隔10—20天浇一水,选晴天上午浇水,注意放风排湿,每浇2—3水追一次肥。每次结合浇水冲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8—10公斤和硫酸镁1.5-1公斤,在持续结瓜期,以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和少吃多餐”为原则,10天左右轻浇一次水。水水冲施速效肥料,在坐瓜盛期,还应喷施高效氨基酸液体叶面肥。始终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持续接瓜不歇秧。
3、合理密植 每亩在2200 株左右。
4、人工授粉 上午9—10点,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王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人工授粉还可结合疏果,并将疏下的幼果供食用。
5、化学处理 结瓜前期往往无雄花或有雄花而无花粉,这时要用座瓜灵2,4-D涂抹果柄,果实或花柱。用时要防治药液滴到茎叶上产生药害。
6、及时采收,早摘畸形瓜、坠秧瓜,适时收商品瓜,不抢摘半成品商品瓜。
一、化瓜原因
1.由于授粉不良或没有授粉,子房内不能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上与营养生长抢养分,供应雌花的养分不足,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而化瓜。
2.温度过高,白天高于35℃,夜间高于20℃,或温度过低,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都会因呼吸消耗或根系吸收能力受阻等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3.开花期如遇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光合作用受影响,对光反应敏感的西葫芦雌花会因光照不足,子房发育不良而化瓜。
4.密度大,叶面积指数达到4以上时,透光透气性降低,光合效率不高,消耗增加,每亩超过3000株时,叶子相互遮荫,化瓜率提高。
5.如果肥水供应不足,根系不能很好发育,叶片小而发黄,影响光合作用,雌花营养供应不足而引起化瓜;如果肥水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空气湿度大引起病害,也会使化瓜率增加。
6.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和蚜虫等直接危害叶片和幼茎,造成生长不良而化瓜。
7.如不及时采收商品瓜、畸形瓜、坠秧瓜,会使刚开放的雌花养分供应不良而化瓜;如将半成品全部采收,株上只剩下刚开放和未开放的雌花,由于顶端优势营养集中供给植株生长,造成徒长,也导致严重化瓜。
二、防治对策
1.措施栽培。使西葫芦生长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温在15℃左右,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化瓜可大大减少。
2.为弥补光照不足,以亩植2000株左右为宜。如遇到连续阴雨天,可叶面喷施糖氮素(0.2%磷酸二氢钾+1%葡萄糖+0.5%尿素)改善植株营养状况。
3.科学的肥水管理,早春栽培,注意雨天盖膜防止大雨淋花。
4.及时采收,早摘畸形瓜、坠秧瓜,适时收商品瓜,不抢摘半成品商品瓜。
5.化学处理,在开花后2—3天用100—5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100—20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喷洒,均能使小瓜长得快,不易化瓜。
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日光温室越冬茬西葫芦生产要经过温度最低,光照最弱的严寒季节,栽培管理过程中常因水分、温度、光照、施肥、整枝、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西葫芦植株长势不易控制,生产两到三茬瓜后,化瓜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后期再无明显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生产者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因此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掌握好先控后促水肥,相对加大温度,增加光照时间、控制叶片数量、后期隔节留瓜、勤除病叶花果等几个关键环节。
上一篇: 叶用莴苣的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 甘蓝对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