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主要通过带菌的棉籽、棉籽饼、棉籽壳、病株残体、土壤、肥料、流水和农田管理工具等途径传播蔓延.施用有机肥可以减少淋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土壤中的棉花枯、黄萎病菌的传播.
棉花枯、黄萎病作为棉花的一种恶性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这两种病目前还未有特效药防治.因此,在备播阶段和播前准备措施就尤为重要了.
一、清除棉柴及杂草.棉花整枝、修棉过程中,打落的棉花枝叶及棉花的根系,脱落病叶是一个潜在的病源,病菌极易通过这些残枝败叶及杂草传播病害.因此,冬闲时期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是预防棉花枯、黄萎病很重要的措施.
二、冬前深耕.冬前深耕既有利于纳蓄冬春雨雪,提墒保墒,又有利于晒垄杀死土壤的病菌,预防枯、黄萎病的大发生.冬耕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为宜.
三、开沟造墒,防病害蔓延.棉花枯、黄萎病作为棉花的一种恶性传播病害,很容易随浇灌耕作过程传播,造成点片式发生.因此,倡导棉花造墒采用沟灌.这样,既节水、节能利于保墒,又可以防止病菌随水流大片蔓延传播.
四、强调选用硫酸脱绒和包衣种子.棉花短绒极易携带病菌,使种子本身就成为致病源.而棉花种子加工过程的硫酸脱绒能够有效的杀死棉种短绒携带的病菌,减轻病害.另外,包衣种子由于包衣剂中含有88种杀菌药剂及农药,也可有效的杀死病源菌,预防病害发生.
五、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市售的抗虫棉品种对枯萎病一般抗性较好,大多品种耐黄萎病.因此,选用抗病品种对病害防治是一个关键之举.“中植棉2号”作为第一个通过国审的高抗枯、黄萎病品种,适合病害较重的棉田种植.
六、合理轮作倒茬.由于棉田常年连作造成土壤大量带菌,如条件许可可适当的和小麦等其它作物轮作倒茬,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棉花黄萎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情况造成棉花减产减质,该病属于病害侵染导管引起的病变 , 发病部位遍及全株 , 有时外观上症状不明显。只有病情严重的才出现萎蔫 , 经横剖可见四周的维管束变黑。
(1) 选用抗病品种。
(2) 播种前种子用 0.2%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 1 小时 , 或 55 ℃温水浸种 15 分钟 , 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3) 与非棉花作物实行 4 年以上轮作 , 如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 , 尤其与水稻轮作 1 年即可奏效。
(4) 苗期或定植前期喷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
(5) 苗床或定植田用棉隆 ( 必速灭 ) 处理土壤。每 m2 用 40% 棉隆 10~15g 与 15kg 过筛细干土充分拌匀 , 撒在畦面上 , 后把人土中 , 深约 15cm, 拌后和平浇水 , 覆地膜 , 使其发挥熏蒸作用 , 隔 10 天后播种或分苗,否则会产生药害。
(6) 定植田 667m2 用 50% 多菌灵 2kg 进行土壤消毒。
(7) 适时定植。 10cm 深处地温 15 ℃以上开始定植 , 最好铺光解地膜 , 避免用过冷井水浇灌 ; 选择晴天合理灌溉,注意提高地温。
(8) 及时治疗。发病初期提倡喷洒立枯消新杀菌剂 600 倍液或用治枯灵 1 袋 12g 对水 25kg, 或 10% 治萎灵水剂 300 倍液 , 隔 10~15 天 1 次 , 连喷 2 次或浇灌 0.5%OS-施特灵水剂 200 倍液或 60 % 多菌灵盐酸盐 ( 防霉宝 ) 可溶性粉剂 600 倍液、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 倍 液、 70% 黄萎绝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100 时 ,5~7 天 1 次或 667m2 用美国 NEB 菌根 5 袋 , 每袋对水 50kg , 灌根有效。或 50% 琥胶肥酸铜 (DT) 可湿性粉剂 350 倍液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5L 。或用 12.5% 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 200 ~300 倍液 , 每株浇灌 100ml 。
下一篇: 什么是当归黄凤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