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防治 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以降低温室大棚及大田湿度、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特别当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组织,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做深埋处理。
2.生态防治 温室大棚辣椒围绕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辣椒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尽可能缩短。所以大棚应选无滴膜扣棚。进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控制浇水,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温室大棚温度、降低湿度等。上午日出后拉开草苫,使棚室温度保持在25~ 30°C,32°C以上开始通风。如果早晨棚室温度不很低、相对湿度又较大,可先行短时间通风降湿,再封闭棚室升温。26°C时关闭通风口,傍晚盖草苫子之前根据温度、相对湿度情况,亦可再次适当通风散湿。夜间保持温度12~18°C。如夜间棚室外最低气温达12°C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如果遇到连阴天气,也要抓住机会,在中午温度稍高时进行通风。浇水和喷洒农药(喷雾)都应选择晴天上午封闭棚室进行,并使温度尽快升至32°C后缓慢放风散湿,如果达不到这一温度,也要在温度高点时通风散湿,晚上也要适当放风降湿。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洒药液。浇水应采用膜下浇暗水技术,浇小水,降低湿度,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以控制病害。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800~1200倍液、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洒。
温室大棚还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亩1000克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傍晚关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
喷洒药液、施用烟剂、喷施粉尘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使用,以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为最好。两次用药间隔一般为7天左右,用药间隔时间、次数视病情而定。
辣椒发生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开始集中用药。大棚和温室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00至250克熏蒸,隔7天1次,连续2至3次。喷洒的药剂有多氧清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交替使用,隔7至10天1次,连续用药2至3次。
1.栽培防治 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以降低温室大棚及大田湿度、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特别当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组织,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做深埋处理。
2.生态防治 温室大棚辣椒围绕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辣椒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尽可能缩短。所以大棚应选无滴膜扣棚。进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控制浇水,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温室大棚温度、降低湿度等。上午日出后拉开草苫,使棚室温度保持在25~ 30°C,32°C以上开始通风。如果早晨棚室温度不很低、相对湿度又较大,可先行短时间通风降湿,再封闭棚室升温。26°C时关闭通风口,傍晚盖草苫子之前根据温度、相对湿度情况,亦可再次适当通风散湿。夜间保持温度12~18°C。如夜间棚室外最低气温达12°C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如果遇到连阴天气,也要抓住机会,在中午温度稍高时进行通风。浇水和喷洒农药(喷雾)都应选择晴天上午封闭棚室进行,并使温度尽快升至32°C后缓慢放风散湿,如果达不到这一温度,也要在温度高点时通风散湿,晚上也要适当放风降湿。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洒药液。浇水应采用膜下浇暗水技术,浇小水,降低湿度,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以控制病害。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800~1200倍液、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洒。
温室大棚还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亩1000克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傍晚关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
1.环境调控:保护地栽培时,应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降低湿度。作好棚室温、湿度调控工作,上午保持较高温度,使棚室薄膜内侧露水雾化,下午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夜间要适当提高温度,减轻或避免叶面结露。发病初期适当控水。
2.清洁田园: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
3.农药防治:喷洒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高山区夏秋辣椒灰霉病防治措施:
1、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特别当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组织,带出田外集中做深埋处理。
2、栽培防治 多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以降低大田湿度、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
3、生态防治 辣椒围绕以温度、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辣椒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尽可能缩短。露地进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控制浇水,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温度、降低湿度等。浇水和喷洒农药(喷雾)都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洒药液。浇水应采用膜下浇暗水技术,浇小水,降低湿度,以控制病害。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洒。
喷洒药液、施用烟剂、喷施粉尘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使用,以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为最好。两次用药间隔一般为7天左右,用药间隔时间、次数视病情而定。
1.栽培防治 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以降低温室大棚及大田湿度、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特别当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组织,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做深埋处理。
2.生态防治 温室大棚辣椒围绕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辣椒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尽可能缩短。所以大棚应选无滴膜扣棚。进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控制浇水,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温室大棚温度、降低湿度等。上午日出后拉开草苫,使棚室温度保持在25~ 30°C,32°C以上开始通风。如果早晨棚室温度不很低、相对湿度又较大,可先行短时间通风降湿,再封闭棚室升温。26°C时关闭通风口,傍晚盖草苫子之前根据温度、相对湿度情况,亦可再次适当通风散湿。夜间保持温度12~18°C。如夜间棚室外最低气温达12°C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如果遇到连阴天气,也要抓住机会,在中午温度稍高时进行通风。浇水和喷洒农药(喷雾)都应选择晴天上午封闭棚室进行,并使温度尽快升至32°C后缓慢放风散湿,如果达不到这一温度,也要在温度高点时通风散湿,晚上也要适当放风降湿。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洒药液。浇水应采用膜下浇暗水技术,浇小水,降低湿度,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以控制病害。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800~1200倍液、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洒。
温室大棚还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亩1000克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傍晚关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交替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50%速克灵1500倍液、50%多菌灵500-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等喷雾,每5-7天一次,连喷3-4次。
上一篇: 如何防治人参金针虫?
下一篇: 干紫菜的质量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