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山药如何保鲜? 其他经作

山药如何保鲜?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山药贮藏保鲜技术

  (一)贮藏特性 山药属耐贮蔬菜,具有生理休眠期。还有较耐低温、低湿贮藏的特点。但贮藏一段时间后,休眠期结束,生理代谢变旺盛,块根表皮长出须根。在这种情况下,保管不好容易引起块根腐烂变质。因此,延长山药的休眠期,是提高贮藏效果的关键。

  (二)采后处理 准备贮藏的山药,应粗壮、完整、带头尾,表皮不带泥、不带须根、无伤口、疤痕、虫害、未受冻伤。入贮前要经过摊晾、阴干,让外皮稍干老结。

  (三)贮藏适应参考指标

  贮藏温度 相对湿度 贮藏寿命

  0~2℃ 80%~85% 150~200天

  (四)贮藏方法

  1.埋藏

  采用细泥或河沙就地围堆埋藏。其做法是:在通风较好,湿度不高的室、窖、库地面上,用砖砌起高1米左右的埋藏坑,先在坑底铺上厚约10厘米经过日晒消毒的干细土或干沙,然后将经挑选、摊晾透的山药平放在土(沙)上,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坑口10厘米左右,再用干细土或沙密封。埋藏后一般隔一个月左右抽样检查一次。注意翻动检查时,要轻拿轻放,不要擦伤块根的表皮,发现病变的应及时拣出,以防蔓延。如发现泥 (沙)含水量过大,可提前翻动。

  也可在箩筐、板条箱等容器内埋藏山药。方法是:先用消毒过的纸垫在箱、筐底部和四周,然后一层山药一层土(沙)堆至离口5厘米左右,用土(沙)覆盖。翻动检查的时间可视山药的变化情况而定。用缸埋藏更简便,只要先在缸底铺一层泥沙,再一层山药一层土 (沙)堆至离缸口7~10厘米处,用土(沙)封口即可。

  2.筐藏

  用经过日晒消毒的稻草或麦秆(最好是麦秆),铺垫在消过毒的筐(箱)底和四周,填没空间。然后,将选好的山药逐层堆至八成满,上面用麦秆覆盖至筐(箱)口,再采用骑马式堆放在通风贮藏库内,高度一般以3只柳条筐或4只板条箱高为宜。为防止地面潮气对块根的影响,堆装时,可在底层筐(箱)底下垫上砖头或木板,使与地面之间留有10厘米左右的距离。库内要保持冷凉、干燥的环境条件。

  3.冷藏 将选好的山药放入周围垫有四五层纸的板条箱内,箱口再用纸封住,然后在冷库中码垛或上架摆放,调控库温0~2℃,相对湿度80%~85%,注意通风,可贮半年以上时间。

  二、贮藏期病害防治 山药富含淀粉,贮藏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病害是湿腐病。病症为:病薯两端开始发红,流出胶状粘液继而长出白色细毛(霉菌菌丝),进一步变成黄色,肉色发黄,最终引起块茎腐烂。其原因一是收获时破伤、断裂、虫蛀等不良块茎带入窖内,贮期受霉菌侵染使伤口发红,分泌粘液,逐渐引起腐烂;二是贮藏环境温湿度较高等。

  防治方法 ①收获时尽量避免各种损伤,收获后晾晒愈伤,入贮时应将伤损的挑出,或做短期贮藏;②对贮藏窖(库)和包装容器进行消毒,贮藏期间加强通风,调控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③对有伤口的块茎可用石灰、草木灰等封上,防止伤口扩大和病菌侵入。

  山药贮藏后期,块茎表皮会长须或长出黄豆粒般大小的零余子(珠芽),这是山药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不会影响产品品质,也不会引起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