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长调节剂中四个共同的问题:
1、先试验,后推广。这虽然是所有农业新技术都须遵循的原则,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尤为重要:它不像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不当仅是杀虫、灭菌效果不好,而是可能产生预期相反的效应。所以使用时切记不可大面积冒然应用。—定要小规模试验成功后,再按成功使用的条件逐步推广。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状似慢一些,实际是走的更快,更好的捷径。顺便提一下,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每次都应设置少量不施药的对照区,效果如何一目了然,于人于已都方便,不留对照区往往成为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帐。
2、严格掌握用药剂量,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大剂量与小剂量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例如:萘乙酸小剂量处理番茄(西红柿)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提早果实膨大,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将抑制生长,同时产生畸形。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多重性,使用时切忌随意提高剂量。
3、施药时期要准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要选在作物特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才能收到最佳效果。过迟或过早都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副效应或出现药害。例如一些地方的桃树春天常遇霜害、前一年秋天花芽分化以后落叶之前,喷洒适当浓度的乙烯利推迟次年的开花期可避开霜害,若用药期偏早,花芽分化尚未完全,则可能减少次年的花数,虽避开了霜害,但花果减少导致减产。
4、讲究施药技术,充分发挥药效,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对叶面喷洒施药的。作物通过叶面吸收药剂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物吸收药剂效率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视植株健壮与否,施药当天的天气(阴晴、风力、日照强弱)等。试验证明喷药后的几小时内是药剂进入作物体内的主要时期,其中尤以最初的几十分钟吸收量最大。应选择太阳辐射不太强的傍晚施药,较之炎热干燥的中午效果好。大风天气和即将降雨时都不宜施药。同时,土壤施用的药剂和种子处理的药剂也都要讲究施用技术,以保证作物尽可能充分地吸收药剂,发挥药效。
上一篇: 秋冬棚室黄瓜高产优质施肥技术要点?
下一篇: 青椒高产的标准施肥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