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大豆 >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是什么? 大豆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苗期管理 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具体措施:

  ①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②加强中耕培土。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农谚“豆锄三遍粒滚圆”。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看苗追肥灌水,薄地没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千克,过磷酸钙7.5一15千克,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如果缺墒要合理灌溉,能促花芽分化形成丰产株形。如果苗有徒长苗头,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于晴天中午顺垄镇压豆苗,可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采取如上处理,可增加产量,据国内报道可增产8.5%;国外报道可增产13%。

  2.开花结荚期管理 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多、花早、花齐,防止花荚脱落和 增花、增荚,这是此期管理中心任务。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 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具体措施是: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脱落。 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土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及时防治病虫害,否则到雨季会造成绝收。

  3.鼓粒成熟期管理 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则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 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大豆黄熟末期为适收期。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及早间苗 农谚说:“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间苗对机械条播尤为重要,间苗后麦苗散布均匀合理,及时避免苗欺苗表象,可削减土壤营养和水分耗费,使麦苗发育均衡强健,然后进步大豆产值。间苗通常大豆麦苗期两片对单叶平展、有复叶呈现时期进行。间苗时要拨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看苗追肥 对贫瘠的地块,应根据地力和苗的长势追施氮肥,通常每公顷追施硝铵75~100千克。可采纳沟施的方法联系第二遍铲镗进行,也可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0.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0千克。也可联系防蚜虫同时进行。在大豆盛花期至结荚前期选用增产促熟效果效果显著的植物成长调节剂叶面喷酒,以增进大豆干物质的堆集,进步其产值。

  病虫害防治 防治蚜虫与食心虫,大豆蚜虫是损害大豆出产的首要害虫,若是严峻发作会致使豆叶弯曲,病毒传达,形成大幅度减产,当蚜虫损害到达防治目标时,即田间有蚜株率达30%~40%,百株蚜量达1500头以上,应立即用40%乐果乳油配制成800~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600~700千克。也可用氧乐氢菊乳油配制成2000~300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600~700千克。

  大豆食心虫也是这些年损害大豆较重的另一害虫。在每年8月上旬进入成虫盛期产卵孵化成幼虫蚕食虫粒,严峻影响大豆质量,下降大豆商品价值。当前防治大豆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0.5千克浸泡50千克去皮的玉米茎杆,黄昏均匀撒在1公顷豆田里进行熏蒸防治。

  铲除田间大草 在中耕除草过程中往往会留传杂草,到大豆生育后期,枝叶尽管茂盛,但压不住。这些杂草成长快,植株巨大,与大豆争气、水、肥,严峻影响大豆的正常发育,7月末或8月初,有必要拔除这些大草,以利于大豆通风、透光,促熟增产。这样做,也可减轻后茬作物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