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经沤、堆后主要作为肥料的栽培植物。绿肥作物多为豆类,在轮作中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多数可兼作饲草。近年来,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豆科作物和生物固氮资源的利用又引起重视。
绿肥作物的栽培利用要有利于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利用上体现多种用途相结合,实行肥饲兼用、肥粮兼用,种草养畜,畜粪与根茬肥田,同时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净化环境等特点。下列几方面为绿肥作物的主要作用:
一、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绿肥作物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比粮、棉、油作物适应性广,能利用粮食等作物不能利用的光热条件,生产效率较高,其单位面积产草量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可比粮食作物高4—6倍。同时含有各种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锌、锰、硼、铜等多种养分,作肥料施入土壤后分解快,供肥及时,肥劲稳定而持久,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作用,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豆科和十字花科绿肥可提高磷酸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豆科绿肥的氮含量常比一般厩肥高0.5—1倍,比其他作物秸秆高2—3倍,一般含磷、钾量则低于厩肥。豆科绿肥与固氮根瘤菌,满江红与固氮蓝藻共生的固氮作用,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每1000千克豆科绿肥鲜草或2500千克鲜满江红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3—4千克,其固定的氮主要以蛋白质结构的形态存在于植株内,也能通过根系分泌或根毛、根表皮脱落等形式,扩散到土壤中去。豆科以及十字花科绿肥作物利用土壤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较强,通过根系将磷富集,再分解成有效态的磷,可供其他作物吸收利用。绿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引起局部土壤pH的暂时下降,可提高磷酸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绿肥作物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以及微生物代谢和自溶的物质,与土壤中的多价金属离子可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加强土壤中难溶物质的溶化作用。
二、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绿肥根系对土壤有较强的穿插与挤压作用,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结构性,使土壤的渗透性提高。绿肥作物翻压入土壤中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新土壤腐殖质,减少氮素的淋失。绿肥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率,受其碳氮比值和翻压时的水分含量,翻压的数量、频率,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以及耕作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翻压过嫩的豆科绿肥作物,或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激发效应强烈,有机质含量往往增加不明显,甚至有暂时下降的趋势。绿肥作物腐解过程中合成的腐殖质等有机胶体,与土壤中粘土矿物复合成胶体,可改善土壤的结构及理化性状,使水稳性团聚体和孔隙度增加,容重下降,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加土壤的缓冲性,加速盐碱地的脱盐,降低红壤中活性铝和游离铁的为害。
三、增加主要作物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绿肥作物翻压以后,其增产效果大小受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和绿肥的施用技术等因素影响,一般每1000千克绿肥或2500千克满江红可增加粮食产量 40—100千克。在瘠薄土壤上的增产效果高于肥沃土壤。很多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苕子、箭筈豌豆、满江红、沙打旺、草木犀等,是牲畜的优良饲料。一般鲜草中含粗蛋白3.0—4.5%、粗脂肪0.5—1.5%,还有大量的多种维生素。绿肥作物供牲畜食用后,除转化成畜产品或役能外,尚有70%的养分从粪便排出,仍可肥田。
四、提供工业、副业原料。多数绿肥作物是优良的蜜源植物。紫穗槐茎可作编织材料。田菁种子胚乳中含半乳甘露聚糖胶,是重要工业材料。在能源缺乏地区,绿肥作物秸秆还可作燃料。
五、保护土壤,净化、美化环境。由于绿肥作物对地表有覆盖保护作用,从而可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和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或风蚀;在果园则可降低温度的日较差,抑制杂草危害。在盐土、丘陵地和风沙区,绿肥的防风、固沙等保护作用尤为重要;有些绿肥作物还可净化水体,美化环境。
六、为动物畜禽提供很好的饲料。绿肥作物一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等并且茎叶柔软,可作青饲料进行青贮,也可制成干饲料,作畜、禽的饲料。此外,有些绿肥如紫云英等是优良的蜜源,还可以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1、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各种绿肥的幼嫩茎叶,含有丰富的养分,一旦在土壤中腐解,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每千公斤绿肥鲜草,一般可供出氮素6.3公斤,磷素1.3公斤,钾素5公斤,相当于13.7公斤尿素,6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绿肥作物的根系发达,如果地上部分产鲜草1000公斤,则地下根系就有150公斤,能大量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绿肥作物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据估计,豆科绿肥中的氮有2/3是从空气中来的。
2、能使土壤中难溶性养分转化,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绿肥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压后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能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钾。
3、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分解,除释放出大量有效养分外,还形成腐殖质,腐殖质与钙结合能使土壤胶结成团粒结构,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调节水、肥、气、热的性能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4、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绿肥施入土壤后,增加了新鲜有机能源物质,使微生物迅速繁殖,活动增强,促进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有效化,加速土壤熟化。
(1)培肥和改良土壤;(2)经济利用土地;(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4)减少蒸发,防治反碱;(5)抑制杂草生长;(6)调节土温,有利于根系活动。
一、提供作物养分,提高粮食产量。绿肥作物可活化、吸收土壤中难溶性磷钾,豆科绿肥还可固氮,并产生大量的有机体还入农田,因此能均衡提供大量养分,从而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是合理用地养地的重要措施。化肥无论如何配合使用,都是在有限的元素间进行搭配,难以解决作物的所有要求,特别是对于土壤综合肥力的需求;绿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能为耕地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很好地改善土壤质量。
三、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肥能减少石化产品投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作物品质;部分种植模式中,插播绿肥作物还能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如此,绿肥是最清洁的有机肥源,没有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威胁,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农产品品质的需求。
四、轮作倒茬的重要措施。在连作制度中插播一茬绿肥作物可以大幅度减少一些作物的连作障碍,减少病害、虫害和草害的发生。特别是在长期单一作物种植或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区,插播绿肥作物非常有效。
五、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提供大量饲草。大部分绿肥鲜草和干草都是优质的饲草原料,可以解决大量的青饲料来源,替代饲料粮,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六、改善水体环境污染。种植利用绿肥作物,可以减少化肥使用并培肥地力,进而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养分进入水体。可固定大量CO2有直接经济效益。利用绿肥可以节省肥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绿肥作物的栽培利用要有利于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利用上体现多种用途相结合,实行肥饲兼用、肥粮兼用,种草养畜,畜粪与根茬肥田,同时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净化环境等特点。
上一篇: 香菇菌棒如何制作?
下一篇: 鲂鱼每100克食物中约含水分多少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