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哺乳仔猪如何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如何饲养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固定乳头,使仔猪吃足初乳刚出生的仔猪,四肢无力,行动不灵活,往往不能及时找到乳头。同时,有些强壮仔猪专抢乳汁多的乳头(前、中部乳头),使一些弱小仔猪只能占乳汁少的乳头,甚至吃不到乳汁。因此,必须进行人工辅助,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特别是让弱小仔猪尽快吃足初乳(固定于前、中部乳头),以便从初乳中获得能量和抗体,使其恢复体温,增强体质。  二、做好保温防压工作 ,初生仔猪在0-3日龄需要温度为29-35℃,4-7日龄为25-29℃,8-14日龄为22-25℃,15-21日龄为20-22℃。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天气寒冷、风大、变化无常,不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因而保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可在舍内放置节能电热板,根据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来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保温效果好。也可在仔猪保温箱或仔猪补料栏内装设远红外线保温灯,一般用100-175瓦灯泡即可。具体方法是,将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通过调节距地面的高度来控制温度。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也可用编织袋包上苯板(ps板)放在保温箱地面上,然后再垫些厚草,一般厚度应在10厘米以上,但应训练仔猪养成定时定点排泄的习惯,使垫草保持干燥。
  三、防止母猪踩压仔猪,仔猪出生后,母猪踩死、压死仔猪多有发生,有时会占死亡总数的10%-30%,甚至高达50%,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之内。主要原因是母猪体弱或肥胖,反应迟钝,仔猪体弱无力、产圈窄小,特别是出生1-5天的仔猪易被踩压致死,防止母猪踩压仔猪的具体做法有:(1)护理好新生仔猪,在出生后一周内,应采用护仔箱,将母仔猪隔开,每隔2-3小时让母猪哺乳1次;(2)设护仔栏,在母猪舍靠墙的地方,用圆木或铁管在离墙和地面各25厘米处设护仔栏,以免母猪沿墙躺卧时将仔猪挤压死;(3)设置护仔间,在母猪舍内用木板或砖建一个四周封闭、一边留小门(供仔猪出入)的扩仔间,定时放出仔猪吃奶,这样就会大大减少仔猪被踩压的机会。在生产实际中,上述方法任选一种即可。
四、及时补铁、补硒与补料,初生仔猪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必需的元素,又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仔猪体内的铁贮量仅够维持6-7天,如不及时补充铁,一般10日龄左右即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生长停滞等。因此,仔猪出生后2-3天必须补铁。一般是用牲血素肌肉注射1-2毫升,也可肌注右旋糖苷铁或葡聚糖铁1-2毫升。硒和维生素E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它与维生素E的吸收、利用有关。缺硒时仔猪往往发生下痢、白肌病等,病猪多是营养中上等或生长较快的仔猪,体温正常或偏低,叫声嘶哑,行走摇摆,进而后肢瘫痪。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5天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或维生素E注射液0.5毫升,断奶前后再注射1毫升。在仔猪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添加亚硒酸钠0.1毫克。训练仔猪从吃母乳到吃饲料,是仔猪补料中的首要工作。可锻炼仔猪的消化道,提高消化能力,为大量采食饲料做准备,还可减少白痢病的发生。仔猪开食越早越好,一般从5日龄开始即可诱饲。可用质量可靠的乳猪料。把补饲的饲料用少量水拌湿,饲养员用手向仔猪嘴里抹,每天抹3-4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仔猪诱食预防药(氟苯尼考、电解多维等)连用5天,可预防仔猪下痢。以后可在仔猪补料槽放上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同时,要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水量较多,应保证水的供给。若饮水不足,会致使仔猪生长缓慢,或仔猪喝脏水、尿液等而引起下痢。
五、科学的免疫程序及药物预防,仔猪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要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16日龄颈部肌肉注射猪水肿病灭活苗1毫升;20日龄肌肉注射蓝耳苗2毫升;25日龄颈部肌肉注射仔猪腹泻三价苗2毫升;28日龄注射猪萎缩性鼻炎苗0.5毫升;30日龄注射猪伪犬病疫苗0.5毫升。一般以黄、白痢多见。引起发病的原因很多,多由受凉、消化不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产仔前彻底消毒产房,整个哺乳期保持产房干燥、温暖、空气清新,尤其要注意仔猪的保温。除注射疫苗外,还要用药物预防。仔猪出生后未哺乳前,每头灌服“乳猪开口药”0.1克。连用3天。在补料中添加“仔猪预防药”,拌在饲料中连用7天。一旦发病,可肌肉注射土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体重,1日2次,连用3天..

1、照顾好分娩,做好接生,防止仔猪被压死、冻死或因难产而死在腹中,降低仔猪死亡率;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分析见表1。

  2、仔猪出生后2小时内保证吃上初乳,尽早获得免疫力,必要时采用人工辅助措施进行仔猪固定乳头。

  3、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过哺寄养调整,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4、新生仔猪要在24小时内称重、打耳号、剪牙、断尾。断脐以留下3cm为宜,断端5%碘酊消毒;有必要打耳号时,尽量避开血管处,缺口处要5%碘酊消毒;剪牙钳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弱仔不剪牙;断尾时,尾根部留下3cm处剪断、5%碘酊消毒。

5、仔猪出生后3天内每头注射100-200毫克铁剂,预防贫血;对生长较快的仔猪,在断奶前应考虑第二次注射;仔猪出生3天内和断奶时,分别给每头仔猪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1.0毫升,防止仔猪出现僵猪和断奶后患水肿病、白肌病,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猪场呼吸道病严重时,鼻腔喷雾卡那霉素加以预防。无乳母猪采用催乳中药拌料或口服。同时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2ml等,以预防下痢。

  6、3~7日龄小公猪去势,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

  5%碘酊消毒。

  7、控制好产房温度,产房要保持干燥,产栏内只要有小猪,便不

  能用水冲洗。同时要保暖防压。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10日龄为28-30℃,11-30日龄为26-28℃。一般采用红外线灯进行保温,防压措施主要是保持母猪安静,设护仔栏或护仔箱。

  8、补料、补水:出生后5~7日龄开始诱食补料、补水,方法是在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少许乳猪颗粒料(例如宏展XX等),让其强制吃料3-4天,当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时,便可采用料槽。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勤添少添,晚间要补添一次料。每天喂料次数为5~6次,防止饲料浪费。

  9、仔猪平均21~25日龄断奶,一次性断奶,不换圈,不换料。

  断奶前后连喂3天开食补盐以防应激。

1、及早吃上初乳,仔猪生后体内贮备能量有限,如在短期内不能补充,就会出现低血糖现象;同时,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各种病原的侵袭。所以建议仔猪生后尽快吃上初乳,不必等产完再让其吃奶。为防止记不清可用记号笔将吃过初乳的仔猪做上记号,如有可能记住其吃哪个奶头的奶更好。
2、固定奶头,这一方法许多人都很赞成,但却做不到,主要是太过繁琐、工作量大、时间长。没有专业接产值班人员的猪场,很难办到。下面的方法可以试一试:1)、平时把仔猪捉进保温箱中, 定时放出哺乳;2)、用一档板将强弱仔猪分开;3)、先让弱小猪哺乳,全部吃完奶时最后捉进弱小猪,使其有更多的吃奶时间;4)、用记号笔记住每个仔猪的吃奶位置,这样做工作尽管繁琐,但每窝小猪只需2天时间就可固定。
3、补料、补水、补铁
仔猪生后生长过快,易使部分成分缺乏,如Fe、Se、葡萄糖等。生产中,如果补料方法不当,往往效果不理想。下面介绍一种补料方法:在仔猪生后7天先在保温箱出口处放一长宽各30cm,高2cm的铁盘,盘上放一些补料和鸡蛋大小的鹅卵石,让小猪在路过时对鹅卵石产生兴趣,无意中闻到了补料的香味,从而吃上补料;然后随仔猪的增大,将铁盘移动到可盛放多一些饲料的补料槽边,一两天后拿走。笔者这一方法在许多猪场试用效果很好,使所有仔猪都能完成断奶前开食。
4、如何对待初生弱仔猪
出生弱小的仔猪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在断奶时达到初生健仔同样的体重,但在有精力的情况下重点培养,会尽可能缩小断奶时的体重差距,方法有如下几条:(1)固定奶头,让弱仔吃上奶水多的奶头。(2)并窝,将几窝中弱小的仔猪集中在一窝,让一头产奶多的母猪哺乳。(3)分开喂奶,让它们比健壮仔猪多吃几次初乳。(4)人工补奶,由人工挤出母猪奶,通过奶瓶或胃管饲喂,使之吃到相对多的奶。如将上述几个办法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5、如何饲养无奶小猪
有时会出现产仔后母猪无奶或母猪死亡的情况,或早产仔猪无法吃上母猪的初乳,营养和抗病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往往不易成活。我们参考一些资料,设计了以下方法;可以避免无奶仔猪的大面积死亡 :(1)初乳冷冻贮藏:将产奶量大或带仔少的母猪初乳挤出,分成25ml的小包装,放在冰柜中冷冻保存。(2)对无奶的仔猪,每天500ml(分10-20次)用奶瓶或胃管饲喂,两天后改用人工乳(牛奶或奶粉等配制)。热奶时解冻要缓,不可用60℃以上热水解冻,以免破坏免疫球蛋白。(3)尽可能早地让仔猪吃上高档乳猪补料,这样饲喂可能生长速度较慢,但对后期生长影响不大。
胃管饲喂方法:(1)左手臂搂住小猪,左手抓住小猪前腿,使其自然舒服。(2)用一端部磨钝的输液管顺仔猪口中插入,到咽部时,通过对咽部的刺激,仔猪会出现吞咽动作,顺势将输液管插入食管,到达胃部贲门时阻力增大,用力插管可听到“卟”的声响,说明已插入胃中,顺势插入5cm左右。检查未插入肺中时即可通过注射器推注或高吊瓶流入。该法掌握熟练后速度很快。
6、断奶时调圈:断奶时让已到日龄但体重太小的猪和产期稍晚但生长正常的猪互相调换,即保证了转出仔猪的整齐度,又防止弱小猪转入仔培舍不易成活的弊端。一些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机械地套用全进全出的理论,不论个体大小同时转出,往往造成仔培时期弱小仔猪的大批死亡,或形成僵猪。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引起同行业者的注意。
7、哺乳仔猪温度控制
仔猪出生后调节体温能力差,必须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仔猪保温箱内温度可由初生时的32-35℃逐渐降到断奶时的23-25℃。由于我们不可能每天去测仔猪躺卧区温度,只有通过仔猪躺卧时的状态确定其温度是否适宜;如仔猪温度适宜,就会均匀平躺在保温箱中,睡姿舒适;如温度偏高,仔猪会四散分开,将头朝向有缝隙可吹入新鲜空气的边沿或箱口;如温度低,则会挤堆、压垛。温度太高时,部分小猪会躲在箱外,时间长则会受冷腹泻。
有人把小猪躺卧区木板很快撤去是错误的;因为尽管上面有烤灯,温度适宜,但其下方由地面传来的温度却是冷的,时间长易造成腹泻。
哺乳仔猪的饲养,只要把握好温度、湿度、卫生,供给充足的奶水,很容易养好,哺乳期成活率达到98%以上已不再是新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