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块茎。植株茎基部呈墨黑色腐烂,直到与母薯相连接的部位,并很快软化腐烂,极易拔出土面。病害发展往往是从块茎开始,经由匍匐茎传至茎基部,继而可发展到茎上部。
2、黑痣病防治措施:
①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②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
③ 种薯消毒。每切一块,切刀进行消毒,药水可用5%石炭酸、0.1%高锰酸钾、5%食盐开水和75%酒精。用噻呋酰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进行拌种。
④ 播种时沟施:嘧菌酯、噻呋酰胺。
⑤ 改善栽培制度。适时早播,促使早出苗;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特别是留种田更要细心挖除,减少菌源至茎基部,继而可发展到茎上部。
⑥ 发病初期喷洒3.2%恶甲水剂(克枯星)3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1200倍液。
上一篇: 适合河北中部栽培的红小豆品种有哪些?
下一篇: 金花葵种子繁殖时如何进行催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