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番茄 > 番茄叶霉病如何防? 番茄

番茄叶霉病如何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番茄叶霉病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会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影响产量和效益。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二、 病原:

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的褐孢霉侵染所致。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若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条件即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菌丝蔓延于细胞间。并产出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三、 发病规律:

该病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需半个月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四、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2、 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处理完后,最好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体,晾干播种。

3、 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

4、 加强棚室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5、 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两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6、 棚室消毒:若使用温室或大棚栽培时,栽苗前按每110立方米施用硫磺粉0.25公斤的剂量和0.50公斤的锯末混合,点燃熏闷一夜进行杀菌处理,一天后再栽苗。

7、 药剂防治:保护地栽培每亩标准大棚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隔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