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水稻系统性病毒病害,水稻一旦感病基本无法防治。植株一旦感病,最好是将其踩入泥土、或拔除深埋或烧毁,以减少或消灭毒源,防止病害扩展。苗期发病,先在心叶基部出现黄白斑,后病斑向上扩展,形成黄绿相间、与叶脉平行的条纹,心叶细弱扭曲,呈纸捻状,弯曲下垂。分蘖期发病一般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褐绿黄斑,后扩大成不规则黄条斑;拔节后发病,仅在上部叶片或心叶基部出现退绿黄白斑,后扩大成不规则条斑,最后植株黄化死亡。稻田后期部分干枯,不抽穗或半抽穗,瘪谷多。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白背飞虱也可传毒。育秧前防治前茬(如麦田)灰飞虱;秧田期和移栽后7~10天加强灰飞虱防治。
防治方法。一方面采取农业防治,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实施“治麦田,保秧田”措施,防治好灰飞虱,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另一方面,用药剂防治。具体方法:移栽稻在播种后7~10天,每亩使用5%氟虫腈悬浮剂40~50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与速效性强的药剂如40%毒死蜱乳油80~100毫升等进行混用,隔7天视虫情开展第二次防治,移栽前2~3天要全面用好起身药,做到带药移栽;直播稻在一叶一心至二叶期进行第一次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
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釉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防治方法】
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种植抗(耐)病品种: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加强管理促进分蘖。
灰飞虱对水稻直接为害不重,主要以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造成为害。在病害流行区以治虫防病为目标。早稻秧田平均有成虫18头/㎡,晚稻秧田有成虫5头/㎡,本田前期平均每丛有成虫1头以上,就应施药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飞虱: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g/亩+2%宁南霉素水剂300ml/亩;48%毒死蜱乳油80ml/亩;35%吡虫啉·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70一90g/亩;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g/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一30g/亩,对水40一50kg,均匀喷施。
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预防:3.95%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45一75g/亩;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50一50g/亩;1.5%植病灵(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铜·三十烷醇)乳剂50ml/亩;5%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80一100g/亩;0.5%香菇多糖水剂50一75ml/亩;2%宁南霉素水剂200一300ml/亩;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20一150g/亩;7.5%辛菌胺·盐酸吗啉胍水剂175一200ml/亩;31%三氮核苷酸·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37.5一50g/亩,对水50一60kg均匀喷雾。
上一篇: 西兰花有哪些食疗价值?
下一篇: 适合夏播的张杂谷有哪些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