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
一、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稍早,因此有的地方把前者称作早斑病,后者称作晚斑病。两种病害都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秆。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两种病害的区别在于:黑斑病的病斑较小,直径多为2-5毫米,病斑颜色较深,呈黑褐色,且叶斑正面和背面颜色基本相同。老病斑周围常有淡黄色晕圈,在叶片背面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小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褐斑病的病斑的病斑较大,直径4-10毫米,病斑颜色较浅,叶斑背面比正面更浅,一般正面为茶褐色,背面则为黄褐色,初期病斑就有明显的黄色晕圈。主要在叶片正面病斑上产生黑色点,散生且不明显。潮湿时,两种病害在小黑点上均产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可达几十个,造成叶片干枯、脱落,茎秆枯死。
二、发病规律
在7-9月份若降雨多,发病就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土壤肥力差,生长衰老,分枝稀少的植株黑斑病发生严重。肥料充足,枝叶茂盛的植株褐斑病发生重。品种间发病轻重存在差异,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同一品种幼嫩器官、生长前期较抗病。
三、病害控制
根据黑斑病和褐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害控制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消灭初侵染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1、减少初侵染源 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2、农业防治 选育种植抗病品种目前生产商还没有高抗和免疫品种,可种植叫抗病的鲁花9号、13号和11号,群育101等品种。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30%百科、40%大富丹、50%丰米、12.5%速保利、80%喷克、75%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喷要时可加入0.1%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15天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效果。
下一篇: 怎样防治草莓蛇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