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大,大豆高产技术的四个要点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这两年,7~8月份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这就给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种子携带菌核。由于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菌核数量有关。如果连年使用上一年收获大豆作为种子,可能造成种子内菌核残留量加大,致使大豆菌核病发生逐年加重。据调查,有些农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连年使用上一年收获的大豆作为种子,且未经过精选。致使种子携带菌核下地,遇到适宜条件造成发病。
3、栽培管理不当。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其原因是过分密植会造成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利于发病;邻近向日葵和油菜的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重。
4、大豆重茬、迎茬对发病的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种植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连年种植大豆,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病较重。对重茬、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迎茬发病率为5.6%,重茬发病率为11.2%,而且随着重茬年数的增加发病率也越高,重茬3年的发病率为13.7%,重茬4年的发病率为28.5%,重茬5年的发病率达到37%.
5、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大豆苗核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寄主植物。据调查,大豆田前茬为菜用豆类的,发病率以豇豆最高,为41.7%,其次是前茬种植菜豆,发病率为8.7%.前茬种植向日葵的大豆田,每平方米含菌核可达6.18克,前茬种植油菜的大豆田,菌核病发病率比正常轮作大豆田高出20%~50%。
上一篇: 紫竹有什么经济价值?
下一篇: 肉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