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的防治措施? 其他蔬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的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冬前发病期 小麦中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越冬期 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横赂扩展期 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数多为1或2。严重度增长期 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枯白穗发生期 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度、病叶鞘位及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厅白穗。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寸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冬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高砂土地纹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盐碱地。

防治方法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防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郑引1号、扬麦1号、丰产3号、华麦7号、鄂麦6号、阿夫、7023、8060、7909、鲁麦14号、仪宁小麦、淮849-2、陕229、矮早781、郑州831、冀84-5418、豫麦10号、豫麦13号、豫麦16号、豫麦17号、百农3217、百泉3039、博爱7422、温麦4号等。215953虽然病指高,但产量损失少。(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施氮肥,可改痒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3)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4)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②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岗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对水60kg或20%三唑酮乳油8—10g,对水60k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g,对水100kg或50%利克菌200g,对水100kg喷雾,防效比单独拌种的提高10%—30%,增产2%—10%。此外还可选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粉400倍液。(5)生物防治 提倡施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B#力粉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增产13.7%。(6)于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洒力克麦得每6672用药量15ml,对水15—25kg,防治纹枯病,兼防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天气温暖多雨或田间湿度大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

棉花立枯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棉苗未出土前,立枯丝核菌可侵染幼根和幼芽,造成烂种和烂芽。棉苗立枯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2~3年或更长,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只能存活4~6个月。耐酸、碱性强,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菌丝、菌核和担孢子,特别是菌丝和菌核。带菌种子也可传染。这些初侵染的菌源在萌动的棉籽和幼苗根部分泌物的刺激下开始萌发,可以直接侵入或从自然孔口及伤口侵入寄主。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一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15℃左右甚至遇到寒流或低温多雨(发病的适温在20℃以下),立枯病就会严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病组织上的菌丝可以向四周扩散,继续侵染危害,引起成穴或成片的棉苗发病甚至死亡。若收花前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入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播种过早,气温偏低,棉花萌发出苗慢,病菌侵染时间长,发病重。多年连作棉田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粘重的棉田发病较重。

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措施:苗病害种类多,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棉种处理与及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棉种处理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经硫酸脱绒,以消灭表面的各种病菌,汰除小籽、瘪粒、杂籽及虫蛀籽,再进行晒种30—60小时,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增强棉苗抗病力。

2.如强耕作栽培管理 (1)合理轮作、深耕改土2合理轮作能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可减轻发病。 (2)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适期播种,可减轻发病。 (3)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棉田增施有机肥,促进棉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能抑制病原菌侵染棉苗。 (4)加强田问管理:出苗后应早中耕,一般在出苗70%左右要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温,降低土湿,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发育,抑制根部发病。阴雨天多时,及时开沟排水防渍。加强治虫,及时间苗、将病苗、死苗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问病菌传染。

3.药剂防治棉苗在低温多雨情况下易发生多种病害,特别是寒流侵袭和长期阴雨连绵,大量发生病苗,死苗。因此在寒流及阴雨前及时喷药保护,一般在出苗80%左右应进行喷药,以后根据病情决定喷药次数及药剂种类和浓度。常用杀菌农药有10.25%一0.5%等量式波尔多液、38%恶霜菌酯、神奇不朽、30%甲霜恶霉灵、申嗪霉素等。使用方法: ①喷雾。发病初期,用10毫升30%甲霜恶霉灵时或适麦丹+5毫升神奇不朽或申嗪霉素15毫升+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15公斤),顺棉苗主茎喷雾,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壤,连喷2~3次,间隔期10~15天,对于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有特效。 ②灌根。发病初期,用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甲霜恶霉灵+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一桶水灌根,连灌2~3次,间隔期5~7天。 ③涂刷。用10毫升神奇不朽时或适麦丹+5毫升爱多收或15毫升申嗪霉素+15毫升38%恶霜嘧铜菌酯,对0.5公斤水,扒开棉棵周围的土使其露出病斑,用毛刷涂刷,连续涂刷2~3次,间隔期7~10天。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天气温暖多雨或田间湿度大或偏施过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合理密植,适量灌水,雨后及时排水。(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4)种植菠杂9号、10号早熟一代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