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什么原因引起水稻僵苗? 水稻

什么原因引起水稻僵苗?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  通常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出现在插秧后2-4周之内,以20天左右的发病率为较高。稻苗新叶基部失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而窄,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植株矮缩,农民称为“倒缩苗”。早稻田如果出现成片发僵,会明显影响稻谷产量。  此类僵苗生成的直接原因是秧苗缺锌。发病区分布的规律:以塘田多,高田少;新围稻田多,老稻田少;低温阴雨年份多,高温阳光充足年份少。从以上分布规律看,造成缺锌的环境条件是低温和土壤有效锌供应不上的原因。例如,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的有效锌含量低,易缺锌;土壤连年过量施用化学磷肥,也会使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而导致稻田出现诱发性缺锌;还有稻田长期不施有机肥也不补充微量元素锌等。  二、水稻缺钾引起的僵苗症  水稻缺钾引起的僵苗一般是在稻种返青后就会出现,在移栽后20-30天内达到高峰。主要症状是: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深绿,分蘖少。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逐渐出现黄褐色到赤褐色斑点,并连成条斑。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出现叶缘破裂的症状以至于枯死。原因是土壤有效钾供应不上,例如在砂性强的土壤或漏水田;间接原因可能是过量偏施氮肥,造成氮钾营养严重失衡而诱导水稻缺钾;还可能由于稻根遇冷害等。  三、水稻缺磷引起的僵苗症  水稻缺磷形成的僵苗症状是新叶暗绿,下部叶色紫红,叶片小而直立,叶鞘长而叶短。稻苗分蘖少、根系少呈褐色、无白根。原因是土壤有效磷供应不上,造成稻苗缺磷。而苗期是磷营养的临界期,对磷表现敏感,容易缺磷。间接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田水凉、土温低。冷凉的环境既可使土壤中有机态磷的释放受阻,又使土壤中无机磷向根表的迁移困难,造成了磷供应不上。

僵苗的原因:

从僵苗发生程度来看,轻度者表现为出叶与分蘖缓慢,中度者表现为生长停滞,重者则植株矮缩,甚至死亡。僵苗的内因是品种抗逆性能差,秧苗素质低;外因是土壤环境不良,栽培措施不当,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中毒发僵:大多是由于施肥不当造成。未腐熟有机肥用量过多,或绿肥翻耕过迟。有机物分解时,产生还原性物质毒害根系,如硫化氢、甲烷等。此外,土壤质地结构不良造成通透性差,长期积水,引起还原物质增加。主要症状是插秧后不转青,生长停滞,老叶枯死,远看苗色黄中透红,稻丛簇立,根深褐色,白根少,软绵无弹性。
2、泡土发僵。山区有一些烂泥田,鸭屎泥田、冷沙田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地下水位高,田脚深,土粒烂糊,土壤通气性差,表土浮松,插后秧苗随泥下沉,根系生长不良。主要症状是插秧后秧苗下沉,稻苗簇立,返青慢,分蘖迟,叶片发黄,地下拔节,根位上移,不发新根,老根变黄褐色,黑根增多,形成僵苗。
3、冷害发僵。有一些田分布在山丘地区,田中经常渗出冷水,造成土温低,容易发生僵苗。还有就是在不稻分蘖期间,如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0,最低气温低于16,一次降温幅度大于15,并伴有大风和降雨过程的寒潮天气,就会发生僵苗。其主要症状是:失水枯尖,黄叶或叶片卷筒,叶片暗绿,或伴有垮叶、倒苗等机械损失。昼夜温差大时出现"节节白"或"节节黄"稻根褐色,新、白根少。这类僵苗在5月低温时较普通,一般随着天气的好转,便可缓解。
4、缺素发僵。水稻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氮、磷、钾三要素,而且对其他微量元素也有一定要求。缺磷、缺钾、缺锌均会造成僵苗。缺磷时,表现为叶色淡绿,老叶带紫色或枯尖,新叶暗绿色,叶片窄直,植株矮小,分蘖少,远看似火烧焦,根变黑腐烂;缺锌时,心叶卷曲,失绿白色,甚至造成白条状。

插秧后水稻缓苗慢,稻苗不长或缓长,称之为“僵苗”。造成僵苗的原因很复杂,仔细观察比较会发现水稻僵苗症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一、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 通常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出现在插秧后2-4周之内,以20天左右的发病率为较高。稻苗新叶基部失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而窄,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植株矮缩,农民称为“倒缩苗”。早稻田如果出现成片发僵,会明显影响稻谷产量。 此类僵苗生成的直接原因是秧苗缺锌。发病区分布的规律:以塘田多,高田少;新围稻田多,老稻田少;低温阴雨年份多,高温阳光充足年份少。从以上分布规律看,造成缺锌的环境条件是低温和土壤有效锌供应不上的原因。例如,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的有效锌含量低,易缺锌;土壤连年过量施用化学磷肥,也会使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降低,而导致稻田出现诱发性缺锌;还有稻田长期不施有机肥也不补充微量元素锌等。 二、水稻缺钾引起的僵苗症 水稻缺钾引起的僵苗一般是在稻种返青后就会出现,在移栽后20-30天内达到高峰。主要症状是: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深绿,分蘖少。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逐渐出现黄褐色到赤褐色斑点,并连成条斑。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出现叶缘破裂的症状以至于枯死。原因是土壤有效钾供应不上,例如在砂性强的土壤或漏水田;间接原因可能是过量偏施氮肥,造成氮钾营养严重失衡而诱导水稻缺钾;还可能由于稻根遇冷害等。 三、水稻缺磷引起的僵苗症 水稻缺磷形成的僵苗症状是新叶暗绿,下部叶色紫红,叶片小而直立,叶鞘长而叶短。稻苗分蘖少、根系少呈褐色、无白根。原因是土壤有效磷供应不上,造成稻苗缺磷。而苗期是磷营养的临界期,对磷表现敏感,容易缺磷。间接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田水凉、土温低。冷凉的环境既可使土壤中有机态磷的释放受阻,又使土壤中无机磷向根表的迁移困难,造成了磷供应不上。 从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僵苗”看,水稻苗期出现僵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根据植株长相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判断,确定缺素的类型。在防治上既要对症施肥,又要综合考虑稻田的温度和水分管理,才能取得解决僵苗问题的良好效果。 对症施肥是解决僵苗问题直接而有效的措施。但是为了做到“对症”就先要确诊。确诊的原则是将植株外观症状的识别与测定土壤养分的诊断相结合。尤其是对于是否缺乏微量元素的问题要更加慎重。例如,要通过测定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来对水稻缺锌型僵苗症加以校验。在肯定了缺锌症以后,还要合理选用适宜的锌肥品种、施用量和均匀的施用方法才可实现药到病除;在磷肥补施的方法上,要讲究磷肥品种的选择和适当的施肥位置,一般南方水稻用普钙钙镁磷肥,而且要把磷肥施到土下根系够得着的位置;对于缺钾型僵苗症的防治,主要是补充钾肥,适宜水田施用的钾肥品种以氯化钾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