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竺葵真菌性叶斑病
防治方法 严格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适时通风排湿,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及时摘除病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及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倍的波尔多液。定植前用硫磺熏蒸棚全消毒,每100m2用硫磺粉2.5g,混合锯末50g,用燃着的红煤球点燃,密闭棚室一夜;在生长期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每667m2用250g,于傍晚分几处点燃,然后封闭棚室过夜即可。也可在生长期用喷粉器喷撒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667m2用1000g,日出前或日落后喷粉,封闭棚室。
2.天竺葵灰霉病
防治方法 为降低棚室湿度,要常通风,但通风不当容易导致棚室内低温。一般采取的措施是晴天上午棚室内温度升高到33℃时开始通风,下午随着太阳光强度的逐渐变弱,温度逐渐降低,要密切注意棚室内的温度变化,始终使其保持在20℃以上,降至20℃时必须封闭棚室保温。种植过染病花卉的盆土,必须更换或经过消毒之后才可使用。及时清除病花、病叶,拔除重病株,集中销毁,以免扩大传染。定植时要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用量。要避免在阴天和夜间浇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浇水,浇水后应通风排湿。一次浇水不宜太多,尽量不要将水浇于叶面上。发病初期,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两周喷1次,连续喷3~4次。有条件的可用10%绿帝乳油300~500倍液或15%绿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3天竺葵锈病
防治方法 在无病的植株上截取插条。若必须用带病插条时,可将插条置于50℃的温水中浸泡1分钟,或放在湿度的38℃空气中保持24小时,或用代森锌药液浸泡消毒。科学浇水、适时通风、降低湿度。发病时要及时摘除病叶,甚至拔除病株,彻底烧毁。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20%萎锈灵乳油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9000~10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
4.天竺葵菌核病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使用无病菌土壤种植天竺葵,或进行土壤消毒,花盆摆放不能过密,以改善株间的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勿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覆盖地膜,抑制子囊孢子的释放,及时清除病株,集中烧毁。在发病前及初期,施用草木灰和消石灰,将二者按4∶1混匀,撒施于植株中、下部和茎基部的土面。发病初期,及早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5.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
防治方法 对天竺葵发病的棚室进行消毒和销毁所有的病株和病残体,对室内各种设施进行消毒。可用10%漂白粉液浸泡花盆10~30分钟,浸泡液要现配现用,或用40%福尔马林加水配成2%的药液,浸泡花盆10分钟。换新土或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使用福尔马林,每m2用30~50ml,加水6~10L配成药液,浇灌土面,浇后用草帘盖严,10天后方可栽植。实行轮作,在健株上取枝作为繁殖材料时,修剪工具要用70%酒精消毒。摘除所有病叶和病枝,烧毁或深埋。温室内要通风,植株不能过密。要控制好温湿度。浇水方式和时间要合理,不要直接对植株喷浇,以避免飞溅的水滴传病。发病初期,及时用50%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此药不能与其他药品合用。或60%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齐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齐500~6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喷施3~4次。
天竺葵主要病害有:
①叶斑病。早期叶片上会出现针尖大小、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或赤褐色的病斑,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了病斑,直至干枯脱落;其茎杆部和枝条也呈黑色、皱缩腐烂,甚至茎上的叶片枯萎坏死,只留顶部的几片叶子。预防措施:a.温室栽培时密度不要太大,要注意经常通风透光;b.浇水时避免浇到植株上以及避免水珠飞溅;c.避免在病株上切取插穗,如发现病叶和病枝要及时剪除并烧毁;d.在温度高湿期间每2周喷1次200倍等量式的波尔多液,连续3次。
②灰霉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而引起的,如果遇到阴冷潮湿的时候发病更为央中。先危害花,使花瓣的边缘颜色变暗枯萎,空气湿度过大就会出现灰色的霉层,小花扭结在一起,受害花瓣落到叶片上,也会引起叶片的发病。叶面上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干后皱缩后上面覆有浅灰色的枚层。防治措施:a.及时摘除病叶和病花,浇水时避免觉到植株上,及时清除叶片和花上的水分,经常注意通风透光;b.发病初期及时用75%的百菌清500倍液喷洒,连续3次。
上一篇: 如何保存成熟玉米籽粒?
下一篇: 沼液、沼渣使用中要做到“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