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病果或枝干病斑上产生的白色霉层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常温(20℃~25℃)下放36小时后,能大量产生无性孢子囊。将其取出1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果或病枝上的白色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孢囊梗和孢子囊。菌丝粗细均匀,无色,无隔膜,直径为5.1~7.2微米。孢囊梗为简单合轴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或洋梨形,色淡,乳突明显,大小为28.9~36.7微米×22.7~29.9微米,长宽比为1.25∶1。孢子囊在水中能释放大量游动孢子。将病果或病树皮表面消毒,在PDA培养基上分离培养,菌丝上产生大量膨大体,但厚垣孢子极少。单株培养能产生大量卵孢子。藏卵器球形,平均为34.8微米× 33.8微米,壁光滑,基部柱形,雄器侧生,平均为9.9微米× 9.2微米,同宗配合。卵孢子球形,壁光滑,浅黄色至深褐色,直径27~30微米。淀粉水解指数大于0.9,在孔雀石浓度为1毫克/升条件下都能生长。根据其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为鞭毛菌亚门恶疫霉真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hon)Schrot.]。
病菌在番茄汁培养基、PDA培养墓上生长快,菌丝较厚,结构紧密。菌丝生长对温度要求较严格,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温度10℃。菌丝生长对酸碱度要求较宽,pH值3~10都能生长,其中以pH值5~6最适。不同碳源、氮源对病菌影响较大,在碳源中以果糖、麦芽糖和蔗糖最好,氮源以酵母膏、天门冬酰胺和牛肉膏为好。
上一篇: 家禽疫苗注射注意哪些事项?
下一篇: 盐碱土利用改良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