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病毒或细菌、真菌等植物性病原引起。广义上还包括寄生的单细胞藻类引起的疾病。这类鱼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鱼病总体损失的60%。①病毒性鱼病。往往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对淡水养鱼业影响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根据病毒的形态及其寄生在细胞内所形成的包涵体的位置,可作出病理学诊断。中国淡水鱼病毒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和鲤痘疮病等。②细菌性鱼病。由于鱼体皮肤能分泌粘液,鱼体内又有一定的免疫力,细菌通常难以侵入。但当水体中鱼类密度增加、水质条件恶化、饲养管理不当、鱼体有损伤、鱼类抵抗力降低时,细菌性鱼病也常发生和流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中国淡水鱼的细菌性鱼病,主要有粘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打印病等,多数可防治。③真菌性鱼病。由水生真菌寄生于鱼的皮肤、鳃或卵上引起。中国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等。但健康和未受伤的鱼体通常不受感染。④寄生藻类引起的鱼病。只有极少数单细胞藻类可成为寄生性的病原,使草鱼、鲢、鳙、金鱼等致病。在中国仅发现嗜酸卵甲藻病,发生在酸性水质的鱼池中。
上一篇: 请问精河枸杞的产地在我国的哪里?
下一篇: 花生烂种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