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 茶树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茶树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5月份是茶树病虫的多发季节,我省茶区主要发生的害虫有:黑刺粉虱、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毛虫、长白蚧、茶丽纹象甲。病害有:茶芽枯病、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等。各地要加强对茶园病虫的调查,及时做好防治,对多种害虫并发的茶园,做到主治与兼治相结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混用,减少喷药次数,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
黑剌粉虱:自然消长区田间成虫高峰期在4月20日左右,结合3月1日至4月10日的平均温度,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5月20日前后,各地应抓住这段时间防治,可采用低容量侧位法喷洒,药水量一定要充足,要喷到老、成叶叶背。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3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90%万灵(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每亩喷药液量应在30公斤以上。
茶假眼小绿叶蝉:全省茶区已普遍发生,随着气温的上升,虫量增长较快。在生产上,分批勤采,可随叶带走大量的卵和低龄若虫,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方法。浙北地区的防治适期在5月25日前后,浙南比浙北提早5~7天,对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防治适期为田间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15~2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35%赛丹(50~6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
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嫩叶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都有严重的影响。我省大部分茶区发生呈双峰型,5月底到6月是第一峰的危害期。对平均每叶有螨17~22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农药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0天)、速螨酮类(30~4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为10天)。
茶毛虫:杭州茶区越冬卵在4月下旬左右开始孵化,5月初大多幼虫已处于1、2龄期,防治适期在5月中旬。药剂建议选用2.5%天王星20毫升/亩加80%敌敌畏50毫升/亩,采用低容量侧位喷洒(安全间隔期7天)。
长白蚧:根据3、4月份气温及2-4月份的温雨系数,今年第一代长白蚧的防治适期在5月中下旬。药剂选用和防治方法同黑刺粉虱,药液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干及蓬面叶片背面,每亩喷药液量不应少于30公斤。
茶丽纹象甲:该虫为余杭等茶区夏茶期间的主要害虫之一。根据今年1、2月份平均气温和3、4月份降雨量分析,今年该虫成虫田间始见期在5月13日至14日,比去年推迟,田间防治适期在5月28日至6月3日。各地应加强田间调查,在5月25日左右对亩虫量在8000头以上的茶园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98%巴丹(60克/亩,安全间隔期为7天)或2.5%天王星(60~8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为6天。)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
茶芽枯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最高气温在20~25度时为发病盛期。
炭疽病:炭疽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严重时引起茶树大量落叶,影响茶叶产量,当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其发生和传播。龙井43对该病敏感。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茶褐色叶斑病:部分茶园易发生茶褐色叶斑病,雨量较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对发病较重的茶园要进行药剂防治。
病害的防治方法:(1)加强树势培养管理,雨季做好排水降湿工作;(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7~10天。

5月份是茶树病虫的多发季节,我省茶区主要发生的害虫有:黑刺粉虱、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毛虫、长白蚧、茶丽纹象甲。病害有:茶芽枯病、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等。各地要加强对茶园病虫的调查,及时做好防治,对多种害虫并发的茶园,做到主治与兼治相结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混用,减少喷药次数,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
黑剌粉虱:自然消长区田间成虫高峰期在4月20日左右,结合3月1日至4月10日的平均温度,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5月20日前后,各地应抓住这段时间防治,可采用低容量侧位法喷洒,药水量一定要充足,要喷到老、成叶叶背。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3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90%万灵(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每亩喷药液量应在30公斤以上。
茶假眼小绿叶蝉:全省茶区已普遍发生,随着气温的上升,虫量增长较快。在生产上,分批勤采,可随叶带走大量的卵和低龄若虫,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方法。浙北地区的防治适期在5月25日前后,浙南比浙北提早5~7天,对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防治适期为田间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15~2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35%赛丹(50~6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
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嫩叶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都有严重的影响。我省大部分茶区发生呈双峰型,5月底到6月是第一峰的危害期。对平均每叶有螨17~22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农药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0天)、速螨酮类(30~4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为10天)。
茶毛虫:杭州茶区越冬卵在4月下旬左右开始孵化,5月初大多幼虫已处于1、2龄期,防治适期在5月中旬。药剂建议选用2.5%天王星20毫升/亩加80%敌敌畏50毫升/亩,采用低容量侧位喷洒(安全间隔期7天)。
长白蚧:根据3、4月份气温及2-4月份的温雨系数,今年第一代长白蚧的防治适期在5月中下旬。药剂选用和防治方法同黑刺粉虱,药液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干及蓬面叶片背面,每亩喷药液量不应少于30公斤。
茶丽纹象甲:该虫为余杭等茶区夏茶期间的主要害虫之一。根据今年1、2月份平均气温和3、4月份降雨量分析,今年该虫成虫田间始见期在5月13日至14日,比去年推迟,田间防治适期在5月28日至6月3日。各地应加强田间调查,在5月25日左右对亩虫量在8000头以上的茶园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98%巴丹(60克/亩,安全间隔期为7天)或2.5%天王星(60~8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为6天。)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
茶芽枯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最高气温在20~25度时为发病盛期。
炭疽病:炭疽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严重时引起茶树大量落叶,影响茶叶产量,当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其发生和传播。龙井43对该病敏感。防治适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茶褐色叶斑病:部分茶园易发生茶褐色叶斑病,雨量较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对发病较重的茶园要进行药剂防治。
病害的防治方法:(1)加强树势培养管理,雨季做好排水降湿工作;(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