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菜籽 > 如何防止油菜倒伏? 油菜籽

如何防止油菜倒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油菜倒伏的原因除遇大风吹到外,还有肥水管理不当,特别是春后氮肥过量,油菜苔茎抽生过快,上粗下细,茎杆柔嫩,抗倒能力减弱;密度过高,田间郁蔽,茎杆不粗壮,分枝部位搞,结角层集中于植株上部,造成“头重脚轻”;沟系不到位,排水不畅,田间湿度高;移栽时栽种过浅,又没有做到培土壅根,根系集中在表土层等。遇到不利气候条件,极易发生倒状。此外,后期菌核病的严重发生,茎杆旱枯,也较易倒伏。

  油菜倒伏后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为倒伏后压在下面的角果得不到光照,或光照减弱,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倒伏后茎杆折断,植株的输导组织受到破坏,根系吸收的养分、水分以及植株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无法输送到角果;倒伏后,一部分“休眠芽”重新生长,形成二次分枝,并开花,但无法正常结角,消耗大量的养分,不利于正常角果的生长发育;倒伏后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相对湿度增高,造成已倒伏的植株发生霉烂,而且有利于菌核病的蔓延;倒伏后植株角果成熟度很不一致,收割费工,脱粒时浪费增加。

  油菜倒伏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和减轻倒伏的发生。一是合理密植,协调好群体和个体的生长关系;二是栽深壅实,移栽时做到深栽,并做好培土壅根工作,促进油菜发根;三是配套沟系,建成强大的根系群;四是科学施肥,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控制氮肥投入量,防止营养生长过旺,提高茎杆韧性;五是防治病虫,采用农药防控技术,防止和减轻病虫尤其是菌核病的发生。

1、科学施薹肥。立春后施用薹肥,可使油菜薹壮而不徒长。施肥量要适当,一般占施肥总量的30%左右。在抽薹前即2月底到3月上旬,每亩施1000千克左右腐熟的人畜粪尿或尿素7.5~10千克,同时每亩可喷洒0.2%硼砂水溶液50千克,以提高油菜产量。切忌施用薹肥过量,以免油菜生长郁蔽,倒伏发病。
  2、适时灌溉排水。立春后陆续抽薹、开花的油菜需水较多,要注意及时灌水。如果立春后多雨,土壤含水量高,田间湿度大,可能诱发油菜菌核病发生和为害。因此,要在立春后及时清理沟河,保证沟河相通,防止雨后受渍。
  3、中耕松土,培土雍根。立春后,抓住油菜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地温,防止倒春寒袭击;及时培土雍根,增强油菜的抗倒伏能力。
  4、防治病虫害。在油菜抽薹期和初花期,每亩用50%多菌灵1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菌核病;用速灭杀丁8~10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蚜虫。
  5、喷洒调节剂。在油菜抽薹期喷施生长调节剂,每亩用15%多效唑30克,对水25~30千克均匀喷雾,以增强植株的抗逆力,防止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