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适时收获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收获太早,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青米率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割过晚,掉粒断穗增多,抛撒损失过重, 稻谷水分含量下降,加工整精米率偏低,稻谷的外观品质下降,商品性能降低,丰产不丰收,同时对小春作物的适时播种造成严重影响。
适时收获期为水稻的完熟前期。即全穗失去绿色,稻穗颖壳95%基本变黄,米粒开始转白,手压谷粒不变形;收获的最佳期是稻谷的含水量在20—25%最为适宜。水稻收获后,稻谷含水量往往偏高,堆放会发热、霉变,产生黄曲霉。通常,稻谷要求抢晴天收获,边收边脱,用人工脱粒或机械收割、脱粒。切忌长时间堆放或在公路上打场暴晒,避免污染和品质下降。堆放稻谷的仓库要注意消毒、除虫、灭鼠等。因此,应及时晾晒或烘干,确保稻谷安全贮藏,做到丰产丰收。
过早收获籽粒没有充分成熟,空秕粒、青籽粒多,出米率低,米质差;过晚收获,茎杆倒折,稻壳厚,米质发暗无光泽。一般来说,当水稻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失去绿色,穗中部变成黄色,稻粒饱满,籽粒坚硬并变成黄色即(农谚:九黄十收),就应收获。
上一篇: 动物发生传染病怎么办?
下一篇: 冬用农机把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