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和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利用我国地方品种黄牛耐粗饲、抗逆性强、肉骨比高、肌纤维细、脂肪沉积好等自身优点,选择初生体重大、体型结构好、后驱载肉多;肥育效果好、产肉性能高、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杂交后代,采用配套的生物高新技术,实施肉牛良种工程。建设肉牛改良中心和品种肉牛原种场、基因库,进行自有品种功能基因挖掘,肉牛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积极开展遗传改良和杂交优势利用工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和生物技术育种,转基因技术肉牛新品种(品系)创建,推广肉牛杂交改良,提高肉牛自主繁育、良种供应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能力,尽快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肉牛新品系并推广应用,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彻底改变我国肉牛种质和高档牛肉依靠进口的局面。
二是提升肉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是肉牛高效育肥生产的基础。营养均衡的日粮配制是肉牛高效育肥生产的前提。发达国家肉牛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的研究以及技术研发已达到标准化、精准化水平,不但对肉牛饲料原料资源了如指掌,而且有基于自身研究成果的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系统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肉牛饲养标准。而目前我国肉牛生产中,多沿用传统的役牛饲养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肉牛育肥是一项综合技术工程,包括草料加工生产、日粮配制、饲养管理、扩群繁育、肉牛肥育等技术的配套实施,是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肉牛养殖应根据不同生长、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标和水平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日粮,提高肉牛草料转化利用率。推广肉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要做到五个改变:一是改变过去一畜一户单槽饲养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改变过去“有啥喂啥”为按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饲养、饲料合理搭配的科学喂养;三是改变过去粗放管理为科学化管理,做到三定(定时、定量、定位)、四勤(勤添、勤拌、勤检查、亲刷拭)、六净(草净、料净、槽净、圈净、氺净、牛体净);四是改变治病为防病;五是改变养老龄牛为适时出栏牛,研究开发与组装应用现代肉牛饲养管理和快速育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水平,适时出栏获得高质量肉品及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是肉牛育肥生产的主要粗饲料资源。针对秸秆饲料体积大,营养成分浓度低且不平衡的问题,应研究农作物秸秆青贮加工、黄贮加工、秸秆添加发酵菌贮存以及添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菌发酵基质)等多种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技术,形成适于肉牛育肥生产的经济有效的加工利用模式。按照生产目标的营养需要,可借鉴奶牛养殖中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进行草料混合,平衡日粮营养,优化饲粮结构,使其采食的草料均衡一致,维护肉牛瘤胃环境的均衡性。同时添加中草药等肉牛快速育肥添加剂,满足肉牛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水平的需要,提高日粮的消化利用率,降低消化代谢病的发生,提高牛群健康水平。提高肉牛育肥的增重速度,加大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 如何从包装标签方面识别真伪向日葵杂交种?
下一篇: 败酱草的药材性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