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毁灭性害虫。主要发生在北纬31~35°的黄淮流域冬小麦主产区。寄主有小麦、大麦、青稞等,均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形成瘪粒,严重时造成绝收。
一、为害症状
麦红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子实或麦粒,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
二、生活习性
翌年当小麦开始抽穗时,麦红吸浆虫开始羽化、出土,各地成虫羽化、出土,各地在虫羽化期与小麦抽穗期一致。该虫畏光,有多年休眠习性,休眠期有的长达12年。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虫品种。因地制宜种植可大大减低吸浆虫的为害。②栽培措施。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避免小麦连作,麦茬及时耕翻暴晒等。
2.生物防治 ①麦吸浆虫天敌种类较多。如红吸浆虫幼虫寄生蜂有啮小蜂和瘿蚊细蜂,自然条件下寄生率较高,要注意充分保护。②捕食天敌主要有蚂蚁(捕食幼虫)、蜘蛛、盗虻(捕食成虫)、六点蓟马(捕食卵)等。
3.化学防治 防治策略: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防治指标:生产中以亩30万头为参考指标。防治适期:在化蛹盛期和成虫羽化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适宜的药剂和施药方法:蛹盛期以撒毒土为主,宜选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制作成毒土。下午4时以后均匀撒人麦田。成虫期防治:除撤毒土外,也可喷粉、喷雾。抽穗开花期,结合防治麦蚜喷药防治成虫,可用乐果、辛硫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对水喷雾。
上一篇: 猪水肿病的预防措施?
下一篇: 黄瓜化瓜的原因?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