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及发生特点:葡萄根癌病主要危害根颈处和主根、侧根及2年生以上近地部主蔓。初期病部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癌瘤,稍带绿色或乳白色,质地柔软。随着瘤体的长大,逐渐变为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瘤的大小不一,有的数十个小瘤簇生成大瘤,老熟病瘤表皮龟裂,在阴雨潮湿条件下易腐烂脱落,并有腥臭味。受害植株因皮层及输导组织被破坏,生长不良,叶片小而黄,果穗小而少,果粒不整齐,成熟也不一致。病株抽芽少、长势弱,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该病由根癌细菌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剪口、嫁接口、机械伤、虫伤及冻伤等各种伤口侵入植株。雨水和灌溉水以及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线虫等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苗木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病菌的潜伏期从数星期到1年以上。温度适宜、雨水多、湿度大,癌瘤的发生量也大。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以及碱性大的土壤发病重。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建园时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插穗,若苗木中发现病株应彻底剔除烧毁。(2)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先将根周围的土扒开,切除癌瘤,然后涂高浓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并用1%硫酸铜液消毒土壤。对重病株要及时挖除,彻底消毒周围土壤。(3)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适当施用酸性肥料,使其不利于病菌生长。农事操作时防止伤根,并合理安排病区与无病区的排灌水流向,以减少人为传播。
为细菌,野杆菌属。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发生在葡萄的根、根颈和老蔓上。发病部分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癌瘤,初发时稍带绿色和乳白色,质地柔软。随着瘤体的长大,逐渐变为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瘤的大小不一,有的数十个瘤簇生成大瘤。老熟病瘤表面龟裂,在阴雨潮湿天气易腐烂脱落,并有腥臭味。受害植株由于皮层及输导组织被破坏,树势衰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小而黄,果穗小而散,果粒不整齐,成熟也不一致。病株抽枝少,长势弱,严重时植株干枯死亡。
根癌病由土壤杆菌属细菌所引起。该种细菌可以浸染苹果、桃、樱桃等多种果树,病菌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通过剪口、机械伤口、虫伤、雹伤以及冻伤等各种伤口侵入植株,雨水和灌溉水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苗木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细菌侵入后,刺激周围细胞加速分裂,形成肿瘤。病菌的潜育期从几周至一年以上,一般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9月以后很少形成新瘤,温度适宜,降雨多,湿度大,癌瘤的发生量也大;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及碱性土壤,发病重。起苗定植时伤根、田间作业伤根以及冻害等都能助长病菌侵入,尤其冻害往往是葡萄感染根癌病的重要诱因。
品种间抗病性有所差异,玫瑰香、巨峰、红地球等高度感病,而龙眼、康太等品种抗病性较强。砧木品种间抗根癌病能力差异很大,SO4、河岸2号、河岸3号等是优良的抗木性砧木。
是预防根癌病发生的主要途径。一定要选择未发生过根癌病的地块做育苗苗圃,杜绝在患病园中采取插条或接穗。在苗圃或初定植园中,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并挖净残根集中烧毁,同时用1%硫酸铜溶液消毒土壤。
在苗木或砧木起苗后或定植前将嫁接口以下部分用1%硫酸铜浸泡5分,再放于2%石灰水中浸1分,或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3分钟,以杀死附着在根部的病菌。
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先将癌瘤切除,然后抹石硫合剂渣液、福美双等药液,也可用50倍菌毒清或100倍硫酸铜消毒后再涂波尔多液。对此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多施有机肥料,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改良碱性土壤,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长。农事操作时防止伤根。田间灌溉时合理安排病区和无病区的排灌水的流向,以防病菌传播。
上一篇: 春甘蓝早熟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 枣树褐斑病危害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