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什么叫做肥床旱育秧? 其他禾谷类

什么叫做肥床旱育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种落谷后,即进入苗床管理阶段,此阶段管理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早育秧素质
高低。要提高旱育秧素质,在苗床管理上应着重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一、及时揭膜补水 一般情况下,水稻播种后5~7天便可齐苗,如果天气晴朗,膜外温度较高,播后3~5天也可现青,此时应及时揭膜。若揭膜时间不当,就易造成黄苗烧苗、青枯死苗,甚至引发较重的恶苗病。具体揭摸时间应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雨天赶在雨前揭。揭膜时,务必采取边揭膜边喷一次透水的方法,以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如果在盖膜期间遇到高温天气,要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秸秆遮阳,以降低膜内温度和减少水分蒸发。
二、加强水分管理 肥床旱育秧虽以旱育为主,但在不同叶龄期,旱秧对水分的需求有差异,有时需要及时补水。例如在水稻秧苗三叶期,此期既是秧苗处于营养“断奶”期,又是对水分亏缺最敏感的时期,秧苗一旦出现水分亏缺,必须注意及时补水。秧苗四叶期后是控水培育旱壮秧的关键时期,即使中午叶片出现萎蔫也无需补水;但如发现叶片有“卷筒”状时,可在傍晚喷1次透水,但一次的补水量不宜过大,喷水次数不能过多。在移栽秧苗前1天傍晚,可结合施“送嫁肥”浇1次透水。
三、因苗适量追肥 如果肥床旱育秧苗床达到肥沃标准,一般小苗移栽的则无需追肥。但大面积生产中绝大多数苗床未能达到培肥标准。因此,应根据秧苗叶色变化和秧苗大小,适时适量追施化肥或腐熟的稀人粪尿。一般在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期,应结合补水泼浇1%~2%尿素液,切忌将尿素直接撒施在秧苗上,以免肥料浓度过高而产生烧苗。
四、多效唑促壮苗 使用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一般在使用后7天见效,20~25天控苗促蘖效果最好,25天后效果开始下降。因此,生产上一般把使用多效唑时间安排在秧苗移栽前的20~25天内,即秧苗处于一叶一心期喷施,一般每平方米苗床用量为0.2~0.3克。连年使用多效唑的老苗床,用量可取下限;秧龄小的用量亦可少些。
五、病虫草害防治 揭膜后,如发现蝼蛄危害,可在畦沟内开塘放盆,盆口平地面,盛半盆水,水面滴少量植物油,蝼蛄夜晚活动时就会被油香诱集于盆内而淹死。杂草较多时,应及时拔除。育秧期间如发现二化螟或稻蓟马或苗稻瘟等病虫害,应及时用药防治。
六、防止黄化死苗 旱秧苗在一叶一心至三叶期,由于管理不当会出现成片黄化死苗。一般表现为幼根先由白变黄、变软,而后变黑发粘;幼苗由绿转黄,而后转红,此时开始出现成片黄化死苗。其主要原因是幼根缺氧窒息死亡。防治方法是:在地下水位高、透水性差的粘土地,或降雨多的地区,旱育秧苗需采用阴沟阳畦,以防根缺氧。除此之外,还可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喷用生理活性物质――壮秧宝,防止黄化死苗和僵苗不发。具体使用方法是:先将苗床淋足水分,使床土湿润,然后每0.1亩苗床用药1份,对水10~15公斤均匀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