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在收获后储存期间仍然保持着呼吸等生理活动。储存期间要求环境温度在9~13℃,湿度控制在85%左右,还要有充足的氧气。
温度长时间低于9℃时容易造成甘薯细胞壁果胶质分离析出,继而坏死,形成软腐;而温度高于15℃时生命活动加强,容易生根萌芽,造成养分大量消耗,内部出现空隙,就是所谓的糠心,同时病菌的活动力上升,容易出现病害。
湿度超过85%影响表层生理活动,利于病菌滋生,易感染病害;湿度过低,薯块失水多,重量减轻,口感变差。
充足的氧气也很重要,能够满足其呼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很多甘薯软腐是由缺氧引起的,农村地窖通风性差,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底层,容易造成大面积腐烂,此时若同时发生冻害,则更容易坏烂。因此,不管何种贮藏方式在管理上都要注意通风。
(一)贮藏初期:甘薯在入窖后20天内,温度高,湿度大,常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另注意不要过早封窖口。
(二)贮藏中期:甘薯入窖后20天到第2年2月初为中期,此时气温低,易受冷害,要封闭窖口。薯堆上盖草也能防止冷害。
(三)贮藏后期:甘薯经长期贮藏后生理机能衰退,此时气温回升,应及时打开窖口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湿度。
(四)在贮期整个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勤检查,发现烂薯及时剔除;二是下窖前一定要用灯试验,如火不灭,才能进窖。
甘薯在收获后储存期间仍然保持着呼吸等生理活动。储存期间要求环境温度在9~13℃,湿度控制在85%左右,还要有充足的氧气。
温度长时间低于9℃时容易造成甘薯细胞壁果胶质分离析出,继而坏死,形成软腐;而温度高于15℃时生命活动加强,容易生根萌芽,造成养分大量消耗,内部出现空隙,就是所谓的糠心,同时病菌的活动力上升,容易出现病害。
湿度超过85%影响表层生理活动,利于病菌滋生,易感染病害;湿度过低,薯块失水多,重量减轻,口感变差。
充足的氧气也很重要,能够满足其呼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很多甘薯软腐是由缺氧引起的,农村地窖通风性差,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底层,容易造成大面积腐烂,此时若同时发生冻害,则更容易坏烂。因此,不管何种贮藏方式在管理上都要注意通风。
上一篇: 土壤改良剂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下一篇: 青绿饲料的特点和种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