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如何做到适期晚收夏玉米? 玉米

如何做到适期晚收夏玉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是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推广的一项增产技术,就是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使玉米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xml:namespace>

一、玉米适期晚收的好处

1、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在920前后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xml:namespace>

2、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商品质量。玉米适当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产量,其他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加。玉米籽粒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籽粒营养物质的积累是一个连续过程,随着籽粒的充实增重,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也逐渐积累,至完熟期达最大值。

3、适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大小比较均匀,且含水量低,便于脱粒和储放。

4、晚收玉米还有利于小麦适时晚播,防止小麦旺长、冻害及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冬前耗水、耗肥,实现全年节水、省肥、高产、高效。

二、玉米适期晚收的技术要点

1、根据植株长相确定晚收期。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生产上,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线(黄白交界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也最高,可以作为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要在果穗苞叶发黄后再推迟810天收获,此时苞叶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色层、显示特有光泽,此时收获可增产10%,且品质好。

2、收获后及时进行扒皮晾晒。为确保玉米品质,收获后不要堆垛,要及时进行扒皮晾晒。

3、适时进行脱粒晾晒。晚收玉米的含水量一般在35%左右,农民可根据天气预报,选晴朗天气进行晾晒,待含水量20%-30%时,及时进行脱粒晾晒。晾晒到含水量到14%以下储存为宜。

4、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秆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因此,玉米生长中后期,仍要加强肥水管理,9月中旬浇水既有利于促进玉米灌浆,又为小麦备了底墒水,恰是一水两用,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防止玉米早衰。同时,要坚决杜绝成熟前削尖、打叶现象,以免减轻玉米粒重。

三、做好玉米晚收综合服务

1、加强指导,确保技术落实到位。各县区组成技术专家组,对玉米生产形势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制定技术对策,科学预测熟期。继续开展以“迟收十天秋,多打百斤粮”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行专家服务队包乡村的技术责任制,指导群众科学掌握收获技术要领,切实做到适时晚收。

2、加强宣传,确保舆论氛围到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积极与县区广播电视台、网络、手机短信等先进媒体密切协作,通过对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要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秋粮生产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