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鼠害发生及防治概况是什么
1.害鼠种类
主要种类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鼠、黑线仓鼠、大仓鼠、综色田鼠等。
2.为害特点
播种至出苗期: 由于此时秋熟作物大都已收获,因而鼠类的食物比较缺乏,麦种和刚出苗的幼苗受害较重。特早或特晚播种的麦田受害较适播麦田受害重。害鼠或扒食种子,或取食刚出土的幼苗,造成缺苗断。
孕穗至乳熟期:此期恰值害鼠春季的第一个繁殖高峰期,嫩穗成为害鼠的主要食物,因此是小麦受害较重的时期。害鼠咬断麦杆,取食嫩穗,造成断茎或枯穗。地下活动的棕色地鼠在其洞内咬断根系,然后将茎一边向洞内拖,一边咬成段状,最终将穗部拖入洞内并取食。另外,棕色地鼠的活动常造成植株根系悬空,使植株发黄甚至枯死。
成熟期:咬食麦穗,留下散乱的麦壳和一摊一摊的麦轴;害鼠践踏,使落地的麦穗无法收拾,造成很大的损失。成熟期的产量损失为3-5%,严重地块可达到20%左右。
一、发生趋势
预计农田鼠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夹夜法捕获率为5%~ 10%),优势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农舍鼠害发生程度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夹夜法捕获率为5%~15%),优势种为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
二、主要依据
1、农田和农舍害鼠基数偏高。据我省鼠情监测点调查,3~5月份霍邱、宁国、贵池、和县和利辛等地害鼠平均密度农田分别为2.4%、4.1%、3.2%、1.8%和2.8%;农舍分别为6.2%、3.4%、3.6%、3.0%和5.3%。5月份霍邱、宁国、贵池、和县和利辛等地农田和农户害鼠平均密度分别为3.6%和5.2%,均已超过防治指标。
2、害鼠种群繁殖性状利于其发生。据霍邱县和宁国市5月份解剖害鼠分析,雌鼠所占比例分别为52.2%和50.0%。种群成亚比霍邱县为78.3%,宁国市黑线姬鼠为66.7%,褐家鼠为50.0%,小家鼠为100%。霍邱县雌鼠怀孕率小家鼠为22.2%,平均胎仔数为4.5只,但褐家鼠未见怀孕;宁国市害鼠怀孕率为33.3%~50.0%,平均胎仔数为7只。目前害鼠种群成亚比偏高,平均胎仔数较多,利于害鼠发生为害。
3、环境因素有利于害鼠发生为害。午季作物即将进入收获期,夏季作物陆续播种,室内和室外食料丰富,有利害鼠取食。据省气象台预报,5月份全省降水量和气温接近常年,无恶劣天气,对害鼠发生无不利影响。
三、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指标:害鼠密度农田为3%,农舍为2%。
2、物理防治:农舍可选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等物理器械灭鼠。
3、化学灭鼠:
(1)防治药物及饵料:防治药剂应选用高效、安全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可推荐使用溴敌隆、敌鼠钠盐等;饵料一般选用小麦或水稻等害鼠喜吃食物,配制成0.005%的毒饵待用。严禁使用“毒鼠强”等国家禁用的剧毒杀鼠剂
(2)防治方法:毒饵散投法。农田可沿地边、埂边向内5m宽范围,每隔5~10m投饵一堆,每堆3~5g,绕地一周,实行少放多堆的原则,每亩投饵200~300g左右。室内按15m2房间投饵2~3堆,每堆5~10g进行投饵,一般平均每户投放饵料量为150~200g。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农田灭鼠连续投放毒饵5~7d,室内灭鼠连续投放毒饵7~10d,坚持晚放晨收,每天检查,吃掉的毒饵及时补充。竹筒毒饵站法。农户灭鼠一般每户需2个毒饵站,分别放置于猪圈、后屋檐或杂物堆间;农田灭鼠一般每2亩地放置1个毒饵站,当害鼠密度大于10%时,每亩地放置1个。每个毒饵站内放25~30克毒饵,7天后检查毒饵站内毒饵消耗量,发现减少要补齐,毒饵站要连放20~30天。
上一篇: 鸡痘的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 怎么防治玉米田顽固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