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如何让氮肥增效剂发挥生态功效? 其他

如何让氮肥增效剂发挥生态功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氮肥增效剂的作用与肥效条件

氮肥增效剂也叫硝化抑制剂,其成分是一类有机化学物质,其实际属性是一些杀菌剂。将它们与氮肥混合施用于农田中,能减少氮肥。由于反硝化脱氮作用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可提高氮肥肥效。氮肥增效剂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由铵、尿素向硝酸转化的进程,抑制作用的程度与长短要取决于硝化抑制剂的性能和外界条件。

这也说明氮肥增效剂的施用效果,不仅取决于所用硝化抑制剂的种类和数量,还要看各地气候、季节、土壤与农作制度等施用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例如,生产中曾经总结的一些经验是,用在水浇地和粮食作物多数表现增产,少数平产或减产;对蔬菜作物肥效不稳定,对豆科作物多数表现减产。从土壤条件来看,在水田上施用,肥效优于旱地,上述经验有参考价值。

二、几种硝化抑制剂的成分与施用事项

1.氯啶,2~氯~6~(三氯甲基)吡啶;代号CP,商品名N~Serve。含N6%。该产品为白色结晶固体,水中溶解度很低,在土壤中不仅抑制或降低亚硝化细菌的活性,而且还具有杀菌作用,在美国被登记为杀菌剂。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取决于温度,对于在温暖土壤中施用的活性通常在6~8周,但是,在低温土壤是很稳定的,如果在秋季或冬季施入到冷土中,活性能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农场使用硝化抑制剂倾向于秋施氮肥加硝化抑制剂或春季施氮肥加硝化抑制剂,农作物常用于玉米、高梁和小麦。氮吡啶适宜用量为氮肥有效成分的1%左右,它在土壤中浓度为1~100ppm时,对土壤硝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期为30天。

中国农科院在上世纪80年代的试验表明,用对了,对水稻、玉米、小麦、高梁、棉花、橡胶、油菜等作物均有增产或节肥的效果。但国内外试验都表明,它对豆科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如连续施用对后作大豆有残毒药害,并使大豆有减产趋势。

2.双氰胺,代号DCD。白色结晶状粉未。在水中溶解度2.3克/100毫升。欧洲国家最早把双氰胺划定为硝化抑制剂,并认为规范使用双氰胺不会威胁人体健康。在一定的时间内,双氰胺对亚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并不一定杀死,只是抑制或降低了活性。在双氰胺的影响下,肥料中的铵可被稳定6~8周,稳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施用的氮总量和相应加入双氰胺的比例,此外还有土壤温度和湿度等。

加入双氰胺的肥料可被应用到大部分作物种类上,含氮肥料包括硫酸铵、硝硫酸铵、尿素和硝铵尿素等,适宜的添加比例为,双氰胺的氮占总氮量的5%~10%。施用后一个月之内,对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个半月后恢复正常。施用量为氮肥用量(以有效成分计)的10%。双氰胺既是增效剂又是缓效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