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膜水的成因:
1,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形成的油膜。主要有三类;
a,蓝绿藻过度繁殖: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和粪便等鱼类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
b,甲藻过度繁殖,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甲藻多生长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当中。
c.裸藻过度繁殖形成的油膜。水华多发生在有机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
2,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多,底质差。饲料粉末,残饵,粪便等悬浮杂质翻涌,密度比水小的污物集结在水表面,形成油膜。
油膜水的处理:
1. 藻类繁殖过旺导致的水面油膜的处理。
A,利用藻类的趋光性,下午池塘水体表层用干稻草绳把水面的“油膜”拉向池塘一角后用三角抄网捞去,可减少池塘中该种藻类的数量,但此种方法清除效果不彻底,藻类过度繁殖的环境条件未改变,之后又会大量繁殖。
B,天气晴好的时候使用强氯精或者二氧化氯粉剂在养殖水体表层油膜处干撒,将过旺的藻类杀灭。晚上采取投放化学增氧剂,加开增氧机进行增氧操作,防止夜间缺氧。第二天上午使用有机酸等解毒产品进行解毒之后,在进行重新培藻的操作。培水可以使用氨基酸培水素,水美和藻种配合使用,进行培藻操作。
2,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多,水质底质差导致的水面油膜的处理。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养殖有机物过多,底质恶化造成的,需要进行调水改底。处理思路:及时加注新水,天气较好的换部分水,然后使用腐植酸钠类产品先处理,同时用过氧化钙增强底层溶氧。适当使用底改处理水质。经过以上处理后,在保证溶氧充足情况下使用活菌类的产品进行调水,并根据水色补充碳源类肥。活菌类产品建议选择枯草芽孢杆菌或者复合微生物制剂。
上一篇: 如何防治黄粉虫的软腐病呢?
下一篇: 瘿蚊引起枣树卷叶,应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