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逐渐增加日粮,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为了恢复体况,应逐渐增加日粮,提高日粮蛋白质浓度和能量水平。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19%,前两周精料添加速度为每天0.5公斤左右,不宜过快,否则会引起瘤胃中毒、真胃移位、乳脂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添加过瘤胃脂肪可以提高能量水平,其补充量控制在干物质的2%~3%。  

2.饲喂优质粗饲料。每天饲喂2~4公斤优质长干草,最好是苜蓿,长度不短于3厘米,确保瘤胃充盈和健康功能。  

3.添加缓冲剂。一般小苏打与氧化镁一起使用,比例为2~3份小苏打对1份氧化镁,氧化镁添加量为每天40~90克。  

4.观察子宫排出物和粪便。胎衣排出的时间一般需要10多个小时,为了促进恶露的排出,产后应立即喂饮5~8公斤益草水(用1000克益田草熬制而成)加入250克红糖则效果更好。如果长时间胎衣不下,或排出物的气味和状态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如果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不正常现象,则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应适当减少精料,促进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  

5.产后挤奶。奶牛产后第一天的挤奶量应为日产量1/3,从第二天起逐渐增加,到第4~5天,泌乳和消化机能恢复后再正常挤奶,这样可有效防止乳热症的发生。  

6.记录体温。奶牛的正常体温为对37.5~39.1℃,如体温升高可能患有乳腺炎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或代谢病,应及时治疗。  

7.环境卫生。保持牛舍清洁、干燥,保证充足清洁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