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玉米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选择抗病品种,播种不宜过早,用含有戊唑醇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1)选用抗病杂交种如丹玉2号、丹玉6号、丹玉13号、中单2号、吉单101、吉单131、四单12号、辽单2号、锦单6号、本育9号、掖单11号、掖单13号、酒单4号、陕单9号、京早10号、中玉5号、津夏7号、冀单29、冀单30、长早7号、本玉12号、辽单22号、龙源101、海玉8号、海玉9号、西农11号、张单251、农大3315等。

(2)实行3年以上轮作f、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适当迟播,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及时拔除新病田病株,减少土壤带菌。

(3)药剂防治用根保种衣剂包衣玉米播前按药种1:40进行种子包衣或用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种100kg,堆闷24小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效优于三唑酮。也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三唑酮乳油拌种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润,然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此外,还可用0.7%的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5)早期拔除病株 在病穗白膜末破裂前拔除病株,特别对抽雄迟的植株注意检查,连续拔几次,并把病株携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对苗期表现症状的品种或杂交种,更应结合 间苗完苗拔除。拔除病苗应做到坚持把"三关"即苗期剔除病苗,怪苗,可疑苗;拔节、抽雄前拔除病苗;抽雄后继续拔除,彻底扫残,并对病株进行认真处理。

(6)加强检疫,各地应自己制种,外地调种时,应做好产地调查,防止由病区传入带菌种子。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一是前期在定苗及中耕时,根据病株的典型病状,应及时拔除或割除病株,后期玉米抽穗后黑粉尚未成熟散落前,及时割除病穗,并带出田外深埋。对用病株进行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必须进行沤制腐熟方可进入玉米田或高粱田;二是使病菌被翻入深土层,减轻为害。实施轮作,上年发生较重且病原菌在土壤中较多的地块要实行3年或3年以上轮作,轮作有困难的玉米主产区,进行2年或1年轮作,尽量避免连作;三是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黑穗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在选用品种时,应向技术部门进行咨询,尤其是发病较高,土壤中病原菌较多的地块,更应选用高抗或较高抗的玉米品种;四是合理药剂拌种;五是加强苗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