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与压粒
秸秆粉碎后可增加其表面积,使瘤胃微生物及其所分泌的酶易于与之接触。活体外培养一般表现为提高有机物或干物质消化率与消化速度。而在体内消化试验中,秸秆细粉碎一般表现为降低消化率。由
于细粉碎的粗饲料在瘤胃内通过速度提高,动物的进食量增加,这样可弥补消化率降低的不利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为便于贮存和饲喂,秸秆(或粗饲料)经粉碎后往往压制成颗粒。压制成颗粒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粗饲料的进食量。粗饲料经细粉碎而不压粒,动物的进食量也表现为提高,但个体间变异
较大。而细粉碎再经压粒后,粗饲料的进食量明显提高。影响秸秆压粒饲料进食量的其它因素包括秸秆质量、颗粒硬度、家畜种类、年龄以及生理状况等。绵羊进食细粉碎、压粒的效果比牛显著。另有一些
研究表明,饲料压粒过程中的加热可以增加其中过瘤胃蛋白质的数量,这种作用可改善小肠氨基酸吸收量而有利于提高日粮进食量。
一些研究表明,给羊饲喂粉碎过细的粗饲料,不论补充精料与否,都可能引起羊的消化功能紊乱,反刍停止或瘤胃臌气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发生,羊的日粮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长草。
秸秆氨化
国内外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等粗饲料经尿素、液氨氨化以后,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同时为瘤胃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氮源。秸秆氨化是一种成本低而简便易行的方法,适用于广大农区。
秸秆氨化根据氨源种类(液氨、氨水)可采用进行直接氨化和尿素间接氨化。氨化方法可分为地上堆垛氨化和窖处理。根据氨化所采用的温度条件可分为常温下的氨化与氨化炉氨化。采用何种方法进行
氨化,应因地制宜。在广大农村,应以尿素间接氨化法为宜。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适于农村养羊规模不大的农户采用。对生产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则应考虑采用液氨堆垛或氨化炉法。这样可降低氨化成本,而且氨化效果较好。
秸秆氨化的效果取决于氨源种类与用量、秸秆种类、处理温度与氨化时间等多种因素,从氨化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幅度与成本核算两方面考虑,一般推荐氨的用量占秸秆干物质重量的3%左右,氨化时
秸秆的含水量30%~40%,氨化时间长短取决于环境温度。夏季气温在30℃以上时,处理1周即可。如温度低则要延长处理时间。
尿素处理秸秆的方法是根据秸秆的重量称量出尿素。尿素用量一般为每百公斤秸秆(干物质)3公斤~4公斤尿素,50公斤~60公斤水。氨化时,首先将尿素溶于水,再用喷壶均匀喷洒在切短的秸秆上,边喷洒,边搅拌,一层一层地喷洒,一层一层地踩压,一直到窑顶或垛顶,然后压实,用塑料薄膜密封。
秸秆氨化通常采用窑处理较好,其优点是占地少,容易堆积,塑料薄膜用量少。秸秆经氨化以后一般可提高消化率10%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秸秆消化率,可用尿素加氢氧化钙复合处理技术,每百公斤
秸秆(以干物计算)经复合处理(4%尿素十5%氢氧化钙)后,麦秸的消化率提高到66.28%,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22%。在提高消化率的同时,采食量大幅度增加,从而使能量供给超过了维持需要。
上一篇: 为什么配好的波尔多液不能稀释?
下一篇: 葡萄植蔓“瞎眼”的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