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改善土壤环境,用微补酸性土壤调理1公斤淋根70棵树,既调理酸性土壤、有效提高冬肥利用率,又补充壮树所需的钾。同时在柑桔采摘后,立刻补充速效性的全面养分,既要补充树体的基础养分氮、磷、钾,又要补充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镁、锌、锰等关键微量元素。建议柑桔采摘后,立即喷施1-2次微补碧力1000倍+微补壮力1000倍,叶面补充营养,能帮助快速及时恢复树势、减少柑桔树转入衰败的风险。对于挂果量大、采果迟、黄叶和落叶多的树,还要地下淋施微补冲施肥(20-10-20)2包+微补根力钙1桶,淋300棵树,每树50斤水以上。可从根系迅速全面补充树体养分,帮助及时恢复树势,确保来年树好、花好,有产量。
采后及时处理
柑桔果实采后及时进行商品化处理,是保持果实新鲜,防止果实腐烂和减少干耗,提高果实商品性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十分重要措施。
(一)柑桔贮藏期主要病害
1、青、绿霉病:其发生过程和症状较为相似。初发病时病斑圆形、水渍状、淡褐色,病部果皮变软腐烂,长出白色菌丝,后转为青色或绿色。两种病害的主要区别:绿霉病易与果实或垫物接触粘结,青霉病则无粘结性;青霉病发生在贮藏前期,而绿霉病整个贮藏期均会发生;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青霉病为18~26℃,而绿霉病为25~27℃。
2、蒂腐病:有褐色蒂腐病和黑色蒂腐病两种。前者是树脂病在果实上的一种发病症状,在枝干发病称树脂病,叶片和果实上为沙皮病,贮藏期发病称褐色蒂腐病。后者又称焦腐病。两者统称为“穿心烂”。两者主要区别:前者病果手指按压不破有韧性,病菌从果蒂向果心蔓延,直至脐部;而后者果实软腐,极易破裂,病菌从果蒂或果蒂附近向果心蔓延,直达脐部。
3、黑腐病:有蒂腐型、心腐型、褐斑型、干疤型四种。蒂腐型病菌从果蒂侵入,引起中心柱腐烂,常误诊为蒂腐病;心腐型病菌从蒂部、脐部侵入,但不在蒂部形成病斑;褐斑型病斑发生于除果蒂部外的其他部位;干疤型病斑可在果皮任何部位发生,病斑极少见霉层,用手压之不破,易与炭疽病相混淆而误诊。此病是贮藏中、后期病害。
4、炭疽病:在果实上表现为腐烂型症状,主要发生在近成熟或贮藏期,特别是贮藏中、后期,大部分从果蒂成果腰开始发病,发病后果实变褐腐烂。
5、褐腐病:又称脚腐病、裙腐病,黄岩俗称“地熏果”。此病在田间和贮藏期均能发生,尤其是接近地面的果实易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也能从蒂部侵入。大多是从果蒂开始腐烂,几天内全果烂掉,并伴有芳香气味。
(二)防腐药剂处理
使用各类杀菌剂控制柑桔果实贮藏期真菌性病害,是目前最普通、最经济、最方便的有效措施。
1、药剂的选择:
用45%扑霉灵1000~1500倍或25%施保克500~1000倍或25%戴唑霉1000倍。对于贮藏期长的品种,最好用25%戴唑霉1000倍加25%施保克1000倍。
2、注意事项:
(1)药液现配现用,最好不要隔天使用。
(2)采后立即浸果,一般在采下24小时内处理完毕,最晚不得超过2天。
(3)药液浸果时间1分钟捞出晾干。
(三)保鲜
经预贮后的果实,需进行严格挑选,剔除落蒂果、伤果、病虫果后进行。
1、塑料薄膜单果包装进行贮藏。单果包装所用塑料薄膜袋有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等薄膜,以聚乙烯薄膜的效果最好。
2、果腊涂果。如用“仙亮”(0.1%涂层剂)涂果,既保鲜又防腐,特别对青、绿霉菌有特效。一般果腊涂果在临出售前进行。
桔柑采后,贮藏前应先打扫干净贮藏库房,洗净晒干贮藏用具。入库前1周,库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2%福尔马林溶液药剂消毒。在入库24小时前,敞开窗通风换气,换入新鲜空气。目前主要应用的防腐保鲜药剂有抑霉唑(戴挫霉)400—500倍液、咪鲜安(扑霉灵)500—1000倍液、双胍辛胺(百可得)250—500倍液和施保功250—500倍液。贮藏用果,可以采取采前喷药或采后浸果,即可以在采前3—5天,在上述药剂中任选1种按推荐浓度配成药液喷洒树冠,采后果实不处理。或者在采后24小时内,将果实按推荐药剂浓度浸湿,取出晾干。果实装入盛果容器中,置于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吹风3—5天预贮发汗后,按鲜果要求进行分级,可采用聚乙烯薄膜袋或聚乙烯保鲜袋单果包装,可用内壁平整、洁净的竹筐、藤篓、塑料箱和木条箱贮果,再入库贮藏。冷库贮存应经2—3天预冷,最终的适宜温度宽皮柑橘类为5℃—8℃、柚类和甜橙类为3℃—5℃,库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通风库贮藏要门窗遮光,保持室内温度5oc—20oc,以5oc—10oc为最适宜,相对湿度85%—90%,昼夜温差变化尽量要小。当气温低于4oc时,关闭门窗,加强室内防寒保暖,实行午间通风换气。当库房内相对湿度降到80%以下时,应加盖塑料薄膜保湿,同时可在地面洒水或盆中放水等方法,提高空气湿度。
上一篇: 向日葵生长对土壤水分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