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纹枯病的症状与发生特点? 小麦

小麦纹枯病的症状与发生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防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施肥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施氮肥,可改痒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3、适期播种

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4、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药剂拌种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②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亩用有效成分井冈霉素10克,或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4%、蜡质芽孢杆菌16亿个/克)26克,或烯唑醇7.5克,或苯甲·丙环唑6-9克、或丙环唑10克。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

5、生物防治

提倡施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B#力粉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增产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