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在安全贮藏期间,常常会发生各种灾害性事故,必须找出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处理。甘薯在贮藏期常遇到的事故主要有以下两种:
(1)窖内浸水。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雨雪季节差别较大,尤其是秋、冬季。由于建窖时对地下水位情况不明,甘薯入窖后发生地下水位上升,使窖底浸水,造成薯块浸泡水中,严重的还会发生塌窖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早动手,排除窖内积水,但千万不可上、下来回翻动。因为甘薯在窖内存放一段时期以后,呼吸强度减弱,发热量很少,翻动时薯堆余热大量散失,再重新堆放,由于呼吸所产生的热能达不到贮藏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薯块会遭受冷害。此外,在翻动时必然会增加薯块创伤量,伤口也难很快愈合,新的创伤面又增加了病菌的繁殖机会。故在排水时,即使薯堆下层有局部腐烂,也不宜翻动,以免因小失大,损失更重。薯块受水浸而发生腐烂的程度,取决于浸水时间的长短。试验证明,浸水时间超过48h,时间长短与腐烂程度呈正相关。连续浸水72h,腐烂率可达30%。从浸水后的现象看,虽然浸水72h以上,并未使薯块全部腐烂,但浸水发生变质腐烂,并不在当时,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陆续发生,浸水薯块发生腐烂的程度,与窖内的湿度成正比,湿度越大,腐烂越快,反之则慢。但不会因湿度小而减轻总的腐烂率,只是时间上有所推迟而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少量的薯块没有腐烂,但到来年育苗或继续贮藏的话,薯块已失去贮藏价值,所以,从安全贮藏来说,一旦窖内积水,应全力以赴,集中精力,争取在24h以内排出水。
(2)缺氧“闷窖”。甘薯在贮藏期间,由于通风不畅有时会出现缺氧现象。窖型不同,发生缺氧的时间、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高温大屋窖多发生在高温愈合期,地下窖和其他窖多发生在贮藏量过满或门窗、气7L封闭过严、长时间不透气的情况下。其中以深井窖最容易发生缺氧现象,进入这种贮藏窖,轻则感到闷气、头晕、耳呜、目眩、呼吸困难,重则晕倒,不省人事,抢救不及时会发生死亡事故。原因是薯块因呼吸作用吸人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如果冬季只注意保温防寒,忽视通气供氧,就会出现上述情况。薯块也由正常的有氧呼吸变为缺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而引起腐烂。因此,对于长时间封闭的薯窖,要适当通气或点燃灯火测试正常后才能进窖,切不可贸然进窖,以防意外。
魔芋又称茼翦、翦头、鬼头、药头、蛇六谷、蛇头草、黑芋头或麻芋。它是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薯芋类蔬菜,以球状块茎供食用,由于含有有毒植物碱,所以,必须用石灰水漂煮处理后才能食用。我国四川、云南、湖北和湖南都有栽培。
魔芋一般多春季播种,秋季收获。9月底以后,球茎已逐渐成熟并转入休眠期,当气温下降到15℃以下,地上叶子生长已停止,开始枯黄至完全倒伏时,就是采收的最佳时期。采收时,注意要从叶柄下挖出整个球状块茎。不论人工或机械挖收,均需特别小心,避免球茎受伤,因魔芋球茎皮薄肉脆,极易受伤,有时内部已有裂痕,而外部短时间内尚不易察觉,但终必感菌而腐烂,若作种芋贮藏,将在贮藏期间腐烂,并传染给好芋,轻病者还将传给下年栽培的植株,后果甚为严重。
采收后,在常温下预贮3~4天,经预干燥(15~20℃通风避雨下风干),待皮层干爽并形成愈伤组织后再贮藏。
上一篇: 怎样防治苹小吉丁虫?